“95后”全科教師到崗后,豫西伏牛山深處的嵩縣德亭鎮酒店小學更富朝氣和活力。
課間操時間,孩子們跳起《你笑起來真好看》伴奏的韻律操;學校閱讀社團在新老師帶領下嘗試編排課本劇;學生就餐時,餐桌上新貼的桌簽讓嬉鬧的孩子更加有序。不到3個月,23歲的全科教師王予川和21歲的全科教師王瓊正用其所學,為深山校園增光添彩。
9月初到崗,兩位“95后”姑娘并未怯場,短暫適應后,王予川成為兩個六年級畢業班的數學老師,王瓊成為二年級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并兼教科學、美術課。
“全科教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是酒店小學校長常振偉和其他老師的共識,這是對“新人”專業素養、教學能力的高度認可。“全科教師有足夠的理論儲備、專業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歷,讓人放心。”常振偉說,她們到崗后基本上是成熟教師,學校鼓勵她們當班主任、帶畢業班。
2016年起,為緩解農村學校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薄弱學科教師短缺矛盾,河南啟動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培養計劃,定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學全科教師,王予川成為河南第一批招收的全科教師。
“我們都是‘多面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王予川和王瓊的自信來源于專業素養和廣泛實踐。“學習期間,不僅要學語數外,更要廣泛學習體音美課程,歌唱、鋼琴、陶笛、繪畫、體育游戲、書法等。”畢業于洛陽師范學院的王予川經過兩次暑期支教、一次半年時長的教學實習,畢業前就教過多個年級的多門課程,“我的大學在‘奔跑’中度過”。
報到第一天,王予川在朋友圈寫下“新的起點,希望自己堅守初心。”她有些許忐忑,但更有底氣。
“暑期支教上講臺,感覺上了展示舞臺,緊張慌亂,如今再上講臺,講臺就是我的,只有期待和興奮。”王予川說,“真正開始教師職業生涯,一瞬間感覺長大了,要挑好教書育人的重擔。”
酒店小學的300余名學生散落在四嶺八溝的7個村莊,其中4個曾是貧困村,貧困家庭學生多、留守兒童多、學生基礎差是突出特點。
“看到這些孩子,就像看到我小時候的樣子。”10多年前,王予川同樣是在嵩縣鄉村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不同的是,她上小學時,不少教師年近退休,5個年級只有一位英語老師,學校停電時還需點蠟燭。王予川能理解留守兒童的需求,更理解農村教育的缺憾,教書育人的種子早已深埋。
王予川來到酒店小學時,得益于連年招聘特崗教師,這里已有18位老師,多數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課程設置齊全。近5年來,學校新建了學生宿舍樓、教師公寓樓,翻新了教學樓,軟硬件條件大幅提升。
王予川的到來與特崗教師不同,并非應急補缺,而是優化農村學校教師資源配置,用專業素養示范引領,盡力彌合城鄉教育差距。嵩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劉德智說,全科教師最大的優勢是專業,主要目標是提質。
鑒于山區環境,酒店小學是寄宿制學校,王予川等人既是任課教師,又是生活老師,還是輔導老師。此外,學校少年宮組織12個社團,包括面塑、舞蹈、音樂等,“每個學生都參加興趣社團,每位老師都帶領學生社團”。王予川輔導的閱讀社團學生,在德亭鎮舉辦的成語故事演講中包攬前三名。
“農村孩子的教育與城市孩子相比更依賴老師。”王予川希望與孩子們構建“課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的關系,現在,她還無法把握其中的微妙之“度”。但不少時刻,王予川已代入留守孩子家長的角色,“亦師亦友亦親人”,寬慰家長會上父母未到的孩子,開導叛逆期的少年,“像是照顧一棵小樹苗,怕它被風吹歪了,要時時扶正,讓它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