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教育部在寧夏石嘴山市召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李秋玲介紹,近年來,寧夏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國家試點為契機,以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簽訂互聯互助合作協議,推動全國1000多所高水平學校和60多家企業與全區學校結對共建,每年培養“人工智能+學科專業”復合型師范生1500余名,培訓教師10萬余人次,并構建區帶縣、縣帶鄉、鄉帶村的逐級幫扶模式,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石嘴山市市長張利表示,目前,石嘴山市已經形成了課堂教學精細化、實踐經驗大眾化、區域教研系統化、優質資源均衡化、技術應用常態化的試點工作經驗,教師信息化和智能化教學應用已達到95%以上,數字化校園覆蓋面達到100%,全市基礎教育各項指標均位于全區前列。
“校企合作是石嘴山試點的特色之一,我們把作為一線老師的教育家和專注產品研發的科學家有機結合,已經形成‘產學研用’的閉環式工作機制。”寧夏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石嘴山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劉金星在采訪中表示。
如在石嘴山市第三中學,可以看到每一堂課和每次教研,都有信息技術“隱身”其后:物理組老師通過“一塊屏”,隨時隨地就能連線評課;英語老師輕點屏幕,升學e網通課程資源就個性化推送到了學生端;在人工智能實驗室,學生們動手就能操作體驗機器人編程……
據了解,近年來以市三中為代表的石嘴山各所學校,積極通過寧夏教育云、北京四中網校、升學e網通等智能教學助手,建立“數據驅動型教學模式”,幫助教師精準掌握學生學情,為教師增效減負,同時以優質資源應用全面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讓因材施教成為現實。
“教師積極應用智能助手、智能閱卷、智能組卷、智能分析等開展教學工作,減負增效賦能效果立竿見影,重復性工作量減少40%以上,課堂效率提高了20%以上,工作壓力得到了極大緩解。”石嘴山市第三中學校長陳光華介紹。
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專家組副組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認為,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教師是應對新階段挑戰的必由之路,智能技術可以賦能教師教學,促進教學重心向能力培養、素養培育、心理干預、人格塑造等方面轉移,實現人機共教、人機共育的新型教學模式。
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副巡視員楊偉人介紹了上海在教育信息化賦能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四個提升”和鄉村教師隊伍發展的六個“著力點”,幫助教師從技術驅動向育人為本轉變,從碎片化建設向系統推進轉變,從脈沖式應用向常態化應用轉變。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余學敏介紹,湖北主要聚焦“五抓五促”,即抓試點促示范,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抓整合促融合,統籌省級平臺資源服務;抓優質促優先,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抓培訓促實訓,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抓簡化促減負,提升電子政務服務效能五方面,實現智能賦能,共建共享。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郝芳華分享了學校對于智能教育和鄉村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試點行動開展以來,華中師范大學扎根寧夏,深度融入寧夏“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成立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寧夏研究院,率先探索構建智能時代優質均衡的教育新生態。
據悉,本次會議是寧夏及石嘴山市應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和促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經驗成果的一次集中總結與展示,并對下一步破解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問題、深化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改革等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著力促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助推寧夏邁向教育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