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提出,2020—2030年部分地區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健康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孩子們長高了,營養缺乏病的發生率下降了。但同時,兒童青少年的健康也面臨一些新問題,例如“小胖墩”明顯增加。
近日,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發布《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希望能通過該方案積極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降低成年期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過早發生的風險。
《實施方案》針對全國和各地區設置了防控目標:其中,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為基線,2020—2030年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
10月30日,專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家庭和學校應保持兒童青少年膳食平衡,減少煎、炸等烹調方式,控制油、鹽、糖的使用量,同時讓兒童青少年保持足夠的運動量,并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導致中老年疾病年輕化
如今,我國兒童青少年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加之課業負擔重、電子產品普及等因素,兒童青少年營養不均衡、缺乏運動等問題廣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肥胖是一種由多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遺傳因素在肥胖的發生中約占15%,環境占25%,其余的決定因素與生活方式有關。”江蘇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營養科主任鄭錦鋒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青少年的飲食結構中,主食吃得少、葷菜吃得多,再加上運動量小,這些都會助推超重肥胖的發生。
“如果兒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長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超重肥胖將極大影響我國年輕一代的身體素質。”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馬向華表示,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會引發各種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生殖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脂肪肝、高尿酸血癥及痛風、高血壓等疾病。另外,肥胖還可能導致兒童青少年出現脊柱彎曲、膝關節內彎,“中老年疾病”年輕化以及性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肥胖甚至會引發猝死。
有證據表明,1/3的超重青少年會在成年以后發生肥胖,2/3的肥胖青少年在成年以后會發生肥胖。馬向華介紹,兒童青少年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如果不加以糾正,他們成年后各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這將給我國慢性病防控工作帶來巨大壓力,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學院副教授徐凱說:“超重和肥胖,也會導致兒童青少年的運動素質下降,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下降,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肥胖的同學有時會受到排擠,導致自卑、不合群等問題,影響心理健康。”
控制孩子的食物量和種類
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此次發布的《實施方案》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12個高流行水平地區、11個中流行水平地區、8個低流行水平地區。按照要求,2020—2030年,高流行水平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中流行水平地區的這一數字要下降70%,低流行水平地區下降60%。
《實施方案》提出,應從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政府四方面強化責任。比如父母及看護人應充分發揮作用,包括幫助兒童養成科學飲食行為,減少煎、炸等烹調方式,控制油、鹽、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減少在外就餐。同時培養兒童積極身體活動習慣,減少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保證睡眠時間,并做好兒童青少年體重及生長發育監測。
對于學校來說,應維持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包括辦好營養與健康課堂,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指導能力,有計劃地做好膳食營養知識宣傳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還應改善學校食物供給,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鹽等食物,落實中小學、幼兒園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對學生餐的營養與安全進行監督。
“學校和家長應該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幫助兒童青少年樹立健康飲食習慣。許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要了解肥胖和強壯不是一個概念,‘小胖墩’并不可愛。應該控制孩子食物量和種類,避免兒童青少年養成吃零食的習慣,減少兒童青少年攝入高油脂高能量食物,減少叫外賣、宵夜的頻率,防止暴飲暴食。”馬向華強調,兒童青少年最好不喝各種飲料,無論是含糖的、還是糖的代用品飲料,因為各種無熱卡的糖的代用品,雖然不提供能量,但其中的一些物質,可能會干擾腸道菌群,導致糖尿病和肥胖的發生。
鄭錦鋒建議,兒童青少年應注意平衡膳食,保證食物選擇多樣化,注意葷素、粗細搭配,主食以谷類為主,每餐應該有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增加全谷物和雜豆類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還要保持足量飲水,每天飲水800—1400毫升,首選白開水,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每餐提供的蔬菜大約占全部食物量的一半,多吃深色蔬菜;天天吃水果,餐前餐后均可提供水果替代零食。”鄭錦鋒說,可以適量吃水產品、畜禽肉、蛋奶和豆制品,選擇能量含量低、蛋白質等營養素含量相對較高的食物,如魚、蝦、瘦牛肉、去皮禽類、雞蛋、牛奶和豆制品等,不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保證每周3小時高強度活動
管住嘴還要邁開腿,多位專家表示,學校和家長應盡量為兒童青少年提供運動的時間。“長期以來,不少學校的體育課被占用,體育課沒有開足開齊,有的雖然開了,但擔心孩子遭受意外傷害,運動強度也不夠,有的甚至拆除了體育器械。”徐凱說,“只要運動,小的運動損傷就在所難免,不能因噎廢食。”
如何保證孩子們的運動時間,《實施方案》給出目標:各地各校要保證學生在校身體活動時間,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
此外,《實施方案》指出,醫療衛生機構應優化體重管理服務,包括加強孕期體重管理、 加強兒童青少年體重管理、加強肥胖兒童干預等。對于政府來說,應當加強支持體重管理的環境建設,包括加強肥胖防控知識技能普及、強化食物營銷管理、完善兒童青少年體育設施等。
《實施方案》顯示,國家衛健委將同有關部門制定監測評估辦法,適時組織開展監測評估,促進工作落實。各級衛生健康部門、教育部門需定期組織開展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監測和學生體質監測,科學評價防控進展與效果。
在徐凱看來,營造好的減肥氛圍,需要社會各界一同努力。“例如高糖高脂的飲食不在學校周圍售賣,相關的電視廣告要避開兒童收看的時間,增加小區周邊健身設施密度。”
馬向華建議:“學校和家長需要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狀況,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給予恰當疏導,避免因壓力過大,而導致壓力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