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國人成長過程中,體育課被語數外等主科占用稱得上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除了在課程設置上沒有話語權之外,“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等調侃也顯示出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弱勢地位。
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是學校教育里老生常談的棘手問題。相關政策一直在出臺,體育課“走過場”的現象卻仍屢見不鮮;中國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迅速發展,學校體育對競技體育的貢獻卻屈指可數,中國青少年體質狀況也在過去30年間持續下滑。
讓體育課強起來、讓中國少年強起來,必須來一場觀念的解放和變革。體育課不只是跑跑跳跳、打打鬧鬧,而是要掌握本領、學會項目;體育課不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還要有課余的“作業”和人人參與的競賽;體育考試不再是無足輕重的幾分、十幾分,而是要逐步加量成為“主科”。
學校體育加強和改進方案發布后,有人認為,把體育課一下子提到“主科”的位置,是不是步子有點大?這顯示出輕視體育的舊觀念根深蒂固。
對于少年兒童眼鏡化和身體素質下降的現象、對于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非常關注、多次強調。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強身健體就是“野蠻體魄”。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兩者都不能偏廢。只有把學校體育提升到應有的位置,才能讓更多孩子享受運動的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當然,對于加強體育課考核、體育中考提分等舉措,不少家長仍有顧慮:體育中考變成100分,會不會給孩子和家長“增負”?會不會擴大不同地區的教育差距?
家長的擔憂,給學校體育評價體系的落實和細化提出了考題。學校體育要防止陷入“應試化”,避免體育課被考試牽著鼻子走,也要防止走過場,變成人人都得高分的“大鍋飯”。發揮考試的引導作用,中考體育考什么、如何考、何時考,相關的考察機制應堅持科學記分、綜合評價、穩妥推進。讓孩子從體育課中收獲快樂,與文化課學習相互促進,才是學校體育改革的本心。
與此同時,強化學校體育絕不僅僅是提高測試分數這么簡單。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各地的體育師資力量和場地器材配備并不平衡,學校體育的短板需要盡快補齊。把體育課開齊開足、提高體育老師的地位、加強器材建設,很多工作都要做在前面。
這幾年,青少年體育常常成為熱議的話題。一方面,中國家長對孩子的身體素質愈發重視。在許多大城市,送孩子參加體育興趣班已成為不少家庭的固定教育支出。但另一方面,學校體育的地位卻仍顯尷尬。在一些地方,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甚至遭到家長集體反對和投訴。
青少年“野蠻體魄”,學校體育不能缺位。讓昔日“隱型”的體育課腰板硬起來,這場觀念的變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