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神秘的宇宙,對孩子們有巨大吸引力,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孩子們對宇宙天文的探索,大多還停留在書本介紹和科幻片的想象中。
杭州一位科學老師就發朋友圈吐槽:寒假讓學生觀察月相,結果杭州連著下了一個月的雨,別說月相,連月亮的影子都沒能見著。科學老師只能遺憾告訴家長,觀察任務暫時取消。
這個難題怎么解決?北外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科學老師、杭州市天文學會理事長秦鴻翼干脆自力更生,他花了一年時間,自己拍攝天文教學素材,用于中小學的天文教學。
秦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中小學科學課的天文內容,很多需要學生實際觀察,“比如月相,是中小學科學中的難點。你讓學生對著書本去學月相的變化,他們理解起來是很困難的。天文不像物理、化學,可以用實驗來完成,天文現象只能模擬,但往往偏差很大,所以要讓學生觀察真實的天文現象。”
但是讓學生實際觀察感受,也很難實現。“觀察完整的月相變化,最理想的狀況也要一個月時間。而且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尤其杭州陰雨天比較多,學生的觀察經常難以完成。”秦老師說,哪怕是陽光下的影子變化,讓學生觀察這類比較簡單的現象,在課堂短短幾十分鐘顯然也無法完成。
秦老師發現,中小學配套課件的素材已經過時,網絡關于天文的視頻資料很多,可針對中小學教學的幾乎沒有。“最近上網課,我看了許多優秀老師的視頻課,他們的天文素材很多都是網上找來的。”
秦老師在網上找了很久,沒看到有紀錄片把每種月相拍出來做成集合,就決定自己去做。“因為我研究天文也有20多年了,天文攝影也有經驗,正好新入手了一個相機,就用來拍教學素材。”
拍攝月相聽上去容易,但在實際拍攝中,每段視頻都來之不易。
拍攝過程中,設備要求其實不高,相機和三腳架就能滿足,拍一次大概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因為是自動拍,拍攝本身耗時不大,但前期調查準備要很久——月球在什么時間、地點出現,拍攝背景、角度都需要考慮到。“杭州陰雨天太多,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能拍,另外還得自己正好有空去拍,拍的時候要考慮背景、美感、地面景觀,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布置了半天,最后發現拍出來根本沒法用。”
上周,秦老師也拍過兩次月相,第一次拍出來的月亮“基本作廢”,“當時半夜11點半,天氣不錯,我就去拍月球升起的畫面,但我沒考慮到周邊環境。月球升起的方位附近燈光很強,拍出來眩光很厲害,為了避開光,我只能調整角度,最后拍出來效果并不好。”
最近這段時間,秦老師拍了不少視頻素材,之前也在全國各地拍攝了月升月落的畫面。他說,現在拍的視頻素材還不夠多,至少有10個以上的月相視頻,才能做成一個系列,學生理解起來才會有效果。(本報記者 沈蒙和 本報通訊員 戴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