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季招聘的黃金季節已經來臨,一面是求職就業的現實問題,一面是疫情防控的迫在眉睫,2020年高校畢業生該如何面對?繼續深造,還是奔赴職場?這關乎今年874萬名高校畢業生。作為參考,2019年畢業生去向則是窺探就業市場的翔實數據。
截至目前,有12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公布了各自的《2019年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高校畢業生的流向主要是哪里?薪資水平有多高?出國留學的比例又占多少?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深造率增加,直接工作率減少
在繼續深造方面,122所“雙一流”高校平均深造率為42.87%,其中有62所高校的深造率在平均值以上。清華大學以80.40%的深造率領先于其他高校,也就是說,平均每5個本科畢業生中就有4人選擇繼續深造。
居深造率前10位的學校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深造率均超過60%。
軟科高教觀察員陸若云介紹,這些學校大多位于北京和上海,京滬兩地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繼續深造自然成為畢業生們的優先選擇。
在直接參加工作方面,直接工作占比最高的是貴州大學,直接工作率高達80.34%。其次,上海體育學院為79.20%、寧波大學為76.28%、華南師范大學為75.57%。中戲、上音、國美、央美等藝術類院校的工作率較高,畢業后直接工作占比65%以上。這些學校均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7年、2018年軟科曾兩次對“雙一流”高校的深造率和工作率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整體呈現深造率增加、工作率減少的趨勢。
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占仁認為,“雙一流”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水平人才的就業情況,可以為之后的畢業生就業和單位招聘提供參考。
華為最受頂尖高校畢業生青睞
“九校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9所高校。
“九校聯盟”代表中國高等教育高水平。在這場學霸之間的就業較量中,哪家更強?
2019年,浙大畢業生總人數最多,超過10000人;上海交大緊隨其后,將近9000;中科大畢業生人數最少,為5955人。
從就業率來看,西安交大以99.46%的總就業率排在首位,其博士就業率更是達到100%。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和南大總體就業率均在98%之上。
總體來看,“九校聯盟”畢業生選擇深造的比例要遠高于直接工作的。北大和中科大畢業生深造率占比均在70%以上。
繼續深造又分為國內升學和出國(境)深造兩種情況。清華大學國內升學比率達到55.8%,中科大和西安交大也在50%左右;北大出國(境)深造比例最大,占比30%以上。
南大、西安交大、浙大和哈工大直接工作占比較高,均在30%以上。而直接參加工作的畢業生情況怎樣,哪些單位最受“九校聯盟”學子的青睞,薪資情況又如何呢?
陸若云告訴記者,從各校就業質量報告來看,華為拔得頭籌,成為除北大外另外8所“九校聯盟”高校成員畢業生去向人數最多的單位。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科技公司也十分受他們的青睞。
在薪資方面,“九校聯盟”中僅三所高校公布了本科畢業生具體年薪:浙江大學14.59萬,上海交通大學13.51萬,南京大學14.62萬。
軟科曾對2019屆“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的薪資情況做過匯總比較,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在7000元左右,即年薪8.4萬。相比較而言,這三所高校薪資水平遠高于其他“雙一流”建設高校平均薪資。
區域化留人,“南下”廣東隊伍壯大
地區間的人口流動已不再是新鮮事,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時有上演。
從就業比例的趨勢來看,7所東北高校本地就業率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走低”。陸若云分析,相比較東北地區,哈工大、吉大等“雙一流”高校幾乎連年生源率高于就業率,“越是高端人才反而越難留在東北就業”。
上海畢業生除了留滬,也愿意去到浙江、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從上海外國語大學近三年本科畢業生畢業首選地來看,相較去年,廣東省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浙江高校畢業生的選擇,似乎也印證了廣東的受歡迎程度。從浙大近三年畢業生的流向來看,其他地區流入人數都有所減少,廣東省的流入比例是明顯增加。
陸若云說,廣東省以電子信息、軟件服務等行業為主,加上華為、騰訊等公司的駐扎,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使得從長三角“南下”廣東的隊伍愈發壯大,而選擇“北上”北京的畢業生人數遠不及廣東。
“當下,各個地方為吸引人才提供了很多優惠條件,區域化留人措施越來越多,”王占仁建議,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上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具體分析,只要能夠準確進行自我定位,主動轉變就業觀念,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不斷加強職業技能鍛煉,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本報記者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