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9名準研究生集體放高校鴿子,“錄而不讀”損失誰來承擔?)
據中國之聲報道,近日,湖南大學研究生院的一則公示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該公示提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申請放棄入學資格,少數新生逾期未報到。以上共計69人,他們實際上是集體放了高校的“鴿子”,考上了研,不讀了。
湖南大學起源于公元976年創建的岳麓書院,是全國重點大學。很多人不理解,這樣的名校,為什么一下子有這么多準研究生“錄而不讀”?又該怎樣妥善處理?
高校稱放棄入學可能是因為選擇了留學、就業或不滿意調劑
9月29號,湖南大學研究生院的一則公示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公示稱,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國、工作等個人原因申請放棄入學資格,另有少數新生逾期未報到,共計69人,湖南大學研究生院擬將取消這69名2019級研究生入學資格。據公示顯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法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16個學院。
多所學校負責招生的老師和教授表示,“錄而不讀”這種情況他們學校也存在,但是人數高達69人不是普遍現象。對于湖南大學69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具體原因,記者電話聯系湖南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沒有得到正面回應。記者采訪了國內多所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和教授,他們認為找到工作、出國留學是學生放棄入學資格的主要原因。
高校1:“我覺得比較多的應該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因為一部分讀研的學生他讀研后依然面臨著再就業的問題。”
高校2:“現在出國留學的同學比較多,所以他們在考研的同時也在申請出國,如果后來申請成功了,他也不會選擇在國內讀研究生,也是兩種打算的一種方式。”
除此之外,福建某高校碩士生導師張教授認為因為名額不足,一些原本報考學術型碩士的同學被調劑到專業型碩士,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學被調劑到非全日制導致學費相對昂貴,這也是一些同學被錄取后選擇放棄的原因之一:“我們現在非全跟全日制名額一般是50比50,全日制的同學報考的比較多,非全日制的比較少,但是考過以后,學校就會動員特別是應屆生考全日制的去讀非全日制,費用比較高,也有可能這種原因他們后來放棄的。”
張教授告訴中國之聲記者,不少考生把考研視為增加就業競爭力的手段,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后“錄而不讀” 可以理解,但是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肯定給學校造成損失,招生名額就被浪費了,他這種情況是已經參加復試了,就是說你把別人的機會給擠走了,對其他考生也屬實不利,妨礙了那些想讀書的人。”
“錄而不讀”會影響次年招生計劃和科研產出,高校也難以規避和防范
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師吳老師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因為學校給了名額但是學院沒有招滿,這種情況在也會影響學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甚至影響學校的學術產出,對一些講究人才結構的理工科院校來說更為嚴重:“他們需要建立團隊來進行團隊的研究合作,老師們在進行學術培養的時候也是注重一個代際之間的團隊結構的建設,如果是對于研究生導師個人,他招的研究生沒有來,則對他的科研團隊的建設有影響,還會影響到科研的產出。”
對研究生“錄而不讀”這種行為,記者采訪的各高校教師坦言,目前沒有一個很好的機制來規避和防范,最多只能在錄取前加強溝通和了解。重慶某大學碩士生導師劉教授:“在宣傳上還有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方說我們在面試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學生,你為什么會選擇到我們這里來讀研究生?你有什么樣的一個未來的計劃和你的一個想法等等,我們可以更深入的去交流一下。
此外,北京某高校負責招生的陳老師認為,盡管選擇錄取后入學讀書是一種個人行為,也是雙向選擇的一個結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錄而不讀”也屬于失信行為。如果失信考生來源相對集中,研究生院也會采取發函的方式與考生所在學校進行溝通。在考生質量同等的條件下,這也會成為研究生院此后是否錄取該學校考生的一個判斷因素:“學院基本上是沒有約束機制的,我自己也覺得拿不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但是我們會去分析這種情況,看看哪些學校的學生出現錄而不讀的情況,如果說一所學校連續出現錄而不讀的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考慮去公函和對方院校說明這種考生的失信情況,有可能他會影響到以后這所學校的考生,包括報考錄取。”
關鍵詞: 69名準研究生放湖南大學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