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暑期游學市場屢遭吐槽 產品褒貶不一貴在哪里?
游學市場屢遭吐槽 產品褒貶不一貴在哪里
孩子們在漢魏洛陽故城考古發掘現場。盧喆/攝
參加螺絲釘貴州游學項目的小朋友參觀貴州省博物館,了解少數民族文化。馬東/攝
詩人舒婷有一句詩這樣寫道:我們都是秋天的葉子,被裹挾著向前飛奔,既無從呼救,又不肯放棄掙扎。
同樣的一種無助的焦慮感,似乎每到暑假都要在家長中流傳一遍。2017年暑期,月薪3萬元支撐不起孩子暑假的新聞引發熱議。而在2019年,這一費用上升到了8萬元。一位母親曬出的暑期賬單,花式培訓班、花式海外游學,再來點出行交通、餐飲費,總體費用達到7.4萬元,其中游學就占了5萬元。
游學已經成為家長的消費標配
假期的游學已經成為家長的消費標配,因為不但學校的假期作業需要寫游覽見聞,中考的作文題目甚至都涉及相關內容。家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都會帶孩子在暑期出游,暑期一貫是全國旅游的旺季。而近年來,更多家長希望孩子在旅游中,不但能開闊眼界,還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游學旅游產品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
暑期將盡的時候,攜程旅游集團發布了《2019暑期游學賬單》顯示,從攜程游學平臺的訂單數據看,2019暑期單次游學人均消費價格為8641元,同比2018年下降4.3%。家庭平均游學花費2.2萬元,同比2018年增長2.1%。
攜程游學平臺發布了“2019暑期游學消費排行榜”,統計了全國15個游學主要出發城市2019暑期消費價格:廣州游學人均花費11963元全國最高,其次是北京10380元和上海9830元。在K12階段學生中,游學消費按照年齡遞增。各年齡段消費最高的分別是珠海小學生、上海初中生、廣州高中生,消費金額分別為5963元、12263元和20852元。就全國平均收入來說,游學消費的確不低,但比上面賬單中曬出的一個暑假游學花5萬的數據低了不少。
統計數據雖然顯示,絕大部分家長還是比較理性,不可能大幅超過自己的收入水平消費游學產品,但焦慮的情緒卻是實實在在的,在采訪中,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發現,很大一部分家長在選擇游學產品時,最難判斷的就是“學”。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這些問題都是在購買之前無從判斷的,而且每個家長對“學”的理解各不相同。
游學可以貴,但要貴得有道理
北京的趙女士暑期給即將上初一的兒子報了一個游學團,國內洛陽+西安的行程,不包含機票就花了1.5萬元,而一般的行程才五六千元,趙女士的朋友都很不理解,認為趙女士被收了“智商稅”,趙女士卻不以為然,認為這1.5萬元的游學產品貴得有道理。
趙女士所說的游學產品,是今年暑期攜程推出的自營少年壯游系列之一,從洛陽出發到西安,沿途尋訪從西周到漢唐的遺跡。“這個線路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設計的,不走傳統的旅游景點,很多是基本沒游客的博物館和沒有對外開放的考古現場。而且在這些地方給孩子們講解的不是導游和講解員,而是博物館和考古隊的研究員。”這是趙女士對行程中最滿意的地方,“這些是平時想花錢也請不到人,想去也去不了的地方。”
而對于價格,趙女士覺得物有所值:“這個團一共只有10個孩子,大部分是初中生,沒有家長。配了一個領隊負責全程、一個導游安排車輛食宿,一個生活老師、一個攝影師,還有一個復旦大學歷史系的在讀博士負責全程的學習指導。吃飯也都是挑當地最有特色的餐館,完全不是原來旅行團的概念,不能用旅行團的價格來比。”
趙女士說,在“游”的部分,因為去的很多不是熱門景區,所以人很少,“好幾次都是包場效果。”最讓她滿意的還是“學”的部分:“‘博士老師’不但隨時可以答疑,一天行程結束之后,還給孩子們復盤,把白天的內容再串一遍。而且行程一開始,就把孩子們分成兩個隊,每天復盤結束有PK賽。孩子為了給團隊掙分,每天聽得可認真了,連本都帶上了,一路在做筆記。”
但趙女士說,上述這些都不被她的朋友認可,主要的理由是,能學到的東西有限。“我自己也是博士畢業,也從事教學工作,我當然知道知識要從閱讀中獲得。旅行中獲得的知識肯定是遠遠少于讀書,但是游學最重要的是能開啟孩子的閱讀興趣,越專業的書越是需要帶著疑問閱讀。游學是開啟孩子閱讀興趣的鑰匙。”趙女士說,“以前也帶兒子去旅游,到各種古跡中孩子沒有興趣去了解,感覺像是在強迫他一樣。而游學的形式不一樣,跟同齡人一起,整個行程很開心。孩子回來后也愿意去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說下次還想再去。”
產品不怕貴,怕的是客戶說不值
“喜歡的家長,每年都愿意跟我們出去,早早就打聽今年的行程。不喜歡的家長,看產品頁面直接就關閉了,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因為什么不喜歡。”螺絲釘博物探索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馬星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螺絲釘博物探索的主要產品針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以周末博物館科普游學為主,在假期也會推出游學產品。
“游學產品和旅行團相比肯定貴,而且還貴不少。第一,成本比旅行社高太多了,根本便宜不了;第二,我們是有課程設計的,寓教于樂也是專業活兒。”馬星說。
馬星解釋為什么游學產品成本高:“首先,車,我不敢用便宜的,一定是要有資質而且車況要好的。這一項肯定就貴,尤其是在暑期旺季,用車最緊張的時候,指定車弄不好是要加價的。吃飯我們都是在當地餐廳點菜的,不是團餐。為了照顧孩子,在貴州都要求點不辣的菜,怕小孩被魚刺卡到,都不敢點魚。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吃出當地特色,那都是我們派員工先去試吃過,然后才確定的菜單。這都是成本。”
“所有的一切,首先要確保的是安全。不是開會說說的那種,是要把每一個環節都反復想過,確定好流程和規范,然后教給帶隊的員工。員工也都是20多歲,就是大點的孩子帶著一群小點的孩子,必須事先想好一切危險性,然后嚴格流程。”馬星說,“所以我每年的游學團數量有限,因為我派不出那么多人去,不是我的人我也不敢用。”
身為教育學碩士的馬星是從旅游行業去創業的螺絲釘,她說以前對親子產品的理解,現在看起來太粗糙、太幼稚了,“不是加些親子項目就可以叫‘親子游’了,現在來看這樣的產品為什么復購率低?因為缺乏人性化服務。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的親子游很多是單獨一個媽媽帶著一個甚至兩個孩子出游,這個媽媽會面臨多少困難?無數個!就光上廁所一項,就能讓人崩潰。絕大多數地方是沒第三衛生間的。”
“把這些媽媽所有的困難盡量都想到,然后都解決好。那購買過一次的客戶,她下回還想去。”馬星說,“中國的消費者早已經接受了為服務付費的概念,產品不怕貴,怕的是客戶說不值。”
馬星說:“螺絲釘有個投資人,一開始只是購買了我們考古發掘的一個科普游學產品,他兩個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也特別喜歡那個課程。他就跟我們說,他一直在找這樣的產品,終于找到了,我們做的就是他想要的,問我們是否接受投資。”
游學還缺龍頭企業建立標準
馬星覺得游學產品的現狀是,客戶找不到想要的產品,產品也找不到銷售渠道給需要的客戶:“做游學產品的大多數都是小公司,傳統旅行社也做,但多數只是原有線路改改名字,談不上有課程設計。還有很多營地組織的以戶外運動為主的產品,也叫游學。都叫游學,產品的設計理念和實際內容又千差萬別,客戶在海量信息中無法分辨。”
“螺絲釘目前最好的銷售渠道是‘大V’,平常寫育兒公眾號。或者是‘媽媽群’,家長們相信平時有共同話題的媽媽所推薦的產品。”馬星認為目前游學市場還是缺能帶流量和建立行業標準的龍頭企業。
“今年暑期游學旅行市場提前升溫。從攜程游學平臺報名情況預計,暑期游學旅行人次同比增長50%以上。”攜程游學平臺總監賀靜說,“目前,游學市場還處在快速增長期,產品形式多樣,未來將進一步細分游學市場主題,讓客戶在選擇上更清晰準確。”
賀靜認為:游學供給側面對的是一個多樣的市場。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的客群,需要不同的產品去滿足。如今游學市場面臨的實際體驗低于預期的情況,就是由于購買預期和游學產品供給不匹配導致的。攜程希望做的,就是通過平臺的方式,把消費者和產品聯接起來,并進行更精準的匹配和推薦。平臺將游學產品根據價格、主題(如語言、科技、志愿者、營地類等)、機構類別(教育機構、旅行社、營地)、執行經驗、客戶點評進行分類、分級,實現需求側和供給測的信息對等,讓消費者可以充分結合孩子的年齡、學力、興趣愛好、目標等進行決策,找到真正需要的游學產品。
關鍵詞: 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