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生竹、馮松齡、趙鴻宇
學機電工程的卻被安排去賣飲料,送一名學生去企業“實習”能拿上千元“管理費”……實習本是職業學校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但記者調查發現,有的職校隨意安排與專業不相關、不相近的實習崗位,有的職校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出賣”給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應斬斷職校實習背后的利益鏈條,防止“校企合作”成為“校企交易”,讓學生實習回歸教學初衷。
學生抱怨: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毫不相干
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實習崗位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與學生所學專業對口或相近。
然而,近期,多名來自河北渤海理工職業學院的學生向記者反映,他們被學校安排到與專業毫不相干的實習崗位。
該校2017級機電工程系的一名學生說,7月17日,他被學校安排到北京歡樂谷實習,同學們有的在收銀,有的在售賣飲料,與所學專業沒有任何關系。
而該校2017級信息工程系200多名學生則于7月16日被安排到北京大興亦莊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做客服工作。因在這里實習沒有工資、住宿條件較差,一些學生不愿意,選擇中途放棄。但輔導員告知他們,實習未滿16周,會遭到“降年級”或警告處理。
針對實習崗位與專業不對口問題,渤海理工職業學院回應稱,學生目前只是在歡樂谷體驗、了解園區崗位。不少學生則不認可校方的說法,認為校方組織的實習實訓與專業相脫離,對提升所學專業實踐能力沒有幫助。
像渤海理工職業學院學生的實習遭遇并不鮮見。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微博備注為職校學生的用戶自曝有類似實習經歷。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今年6月以來就有40多條關于職校實習不對口等問題投訴,涉及山東、四川、云南、陜西等地多所職校。
“來一個學生一次性給學校1200元” 學生實習成校方“搖錢樹”
近年來,教育部及多地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各地各校借學生實習與實習單位、勞務中介機構之間進行利益輸送,收取勞務費、中介費。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職校仍向企業或勞務中介機構輸出“學生工”,收取名為“管理費”的提成。
河南許昌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2018級學生張敏(化名)介紹,6月份一結束課業,他就與400多名同學被校方安排到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頂崗實習,工作是在一條手機生產線上貼元件、擰螺絲、清點、包裝等。
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多名員工透露,工廠每年會給一些職業學校不菲的費用,招收“學生工”。為了印證該員工的說法,記者以“組織學生實習”名義,向該公司“尋求合作”;該公司人事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專業不限”,企業會支付管理費,“七八月份用工需求多,來一個學生一次性給學校1200元。”
學院駐廠彭老師直言,目前的實習崗位在專業上的確學不到什么知識技能,但國家有規定,職業院校必須組織學生實習;學校已經把六個月實習期縮短至三個月,不實習畢業會受影響。
職校學生還成為一些勞務中介機構招工來源。“不是您給我們中介費,是我們給您管理費,每生每月保底給學校800元。”當記者以南京某職校相關負責人身份向江蘇嘉恩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咨詢學生實習時,對方孫姓經理向記者推薦了仁寶視訊(昆山)電子有限公司實習崗位。孫經理說,管理費隨行就市,要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學生具體構成等情況而定,“男女比例、年齡段等都是我們和企業談判的條件。”
謹防“校企合作”淪為“校企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職業學校將學生隨意送到一些與專業無關的企業實習,甚至以此牟利,這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教育、人社等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職校實習的監管力度,斬斷職校實習背后的利益鏈條,防止“校企合作”成為“校企交易”。
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季春雷認為,校方應為學生提供充足選擇機會,例如實習前組織招聘會、宣講會,讓學生、家長、校方共同參與,篩選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學校不能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對于一些職校向勞務中介機構或企業輸送學生獲利的行為,教育等主管部門要發現一起、打擊一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實習實訓是職業教育重要一環,需要校方認真設計,投入相應精力和經費,主管部門要督查職校實習內容和效果。可探索設立職校黑名單制度,將有違規實習行為的職校列入黑名單,每年招生時要對外公示。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輝等認為,職校組織的實習是“校企合作”重要內容,“校企合作”不應淪為“校企交易”;除了教育等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外,勞動監察部門也要加強執法,保護實習學生的權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職校學生實習不對口問題頻發,也反映出一些職校沒能及時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要深化職校舉辦管理體制改革,賦予職校更多自主權,提高專業設置與實習、就業崗位匹配度。(參與采寫:俱鶴飛)
關鍵詞: 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