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要報志愿,高校排行榜咋參考
在近年的填報志愿中,大家都喜歡談排名,各種排名大行其道,讓人眼花繚亂,卻不知到底哪個排行榜更可靠。
在作判斷前,我們對排名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因為每個排行衡量的指標體系不一樣,結果自然就會有相當差異。即便是同一個排名,因為尺子權重的調整,排名也會發生大幅度變化。
各種排名中的指標基本分兩類,一種是絕對客觀的數據,如論文;另一種是比較虛的指標,比如社會聲譽與評價,這部分的數據采集以及客觀性科學性都可能出現問題,也容易引起爭論。
而且幾乎所有的排名,都對理工科學校更為有利,尤其是理科更有優勢的學校。所有排名中,最有說服力的都是各類科研成果,尤其是論文為核心的相關指標,因此大部分排名都更有利于理工科為主的學校。因此在看一個排名時,你可以主動為以文科見長的學校加上幾分。
舉一個例子:中國人民大學在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類學科上長期遙遙領先于全國高校,但在很多排名中,都比較靠后,就是因為該校長期沒有理工科,新建的也底子不厚;在綜合性大學排名中,原來工科為主的高校與傳統的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相比,后者更有優勢。清華與北大在這種排名中,清華很難超越北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清華在很多年沒有理科,只有工科,而北大理科齊全,積淀厚實,而醫學又遠遠超越清華。同理,武漢大學在這方面就比華中科大更有優勢。而在理科為主的學校,數學是比較難出成果的,生化、醫學更容易出論文,因此生化、醫學學科有優勢的高校更容易在各類排名中領先。北大生化、醫學在全國高校優勢明顯,在近年的排名中為北大爭分不少。高校教師大多有感受,在一個學校內部如果以論文評獎,生化醫學學科的教師也往往是遙遙領先。
談一下幾個有一定影響的排名。
先說最靠譜的。教育部有一個學科排名,客觀公正是不容置疑的,但這個排名主要是學科。我個人覺得,本科生能有多少專業課,又會有多少名師大家來給你上?所以這個排名只是借鑒。
再說綜合性排名。以前做排名的基本都是各類社會機構,但隨著中國人對排名的重視以及需要,中國一些專業研究機構開始參與這項工作。相比較而言,這類機構所做的排名學性與客觀公正性比較高。這其中,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排名是公認較好的,也是中國在世界上鮮有的具有話語權的排名。但因這個排名定位不同,也導致其在中國的社會影響遠不如其在專業領域的影響。這個排名以學校各類公開的、客觀的科研成果與論文數據,尤其是國際上公認的一些數據為基礎。但其最大的問題顯然是,對擅長社科的高校評價有欠缺。
還有一類是社會機構的排名,如中國校友網以及比較早的武書連排名。這類排名往往除了客觀數據,還加入了社會聲望以及畢業生就業質量等評價。但非客觀指標的真實性、科學性就成了問題,而且這類機構本身的學術力量與專業性也不足。更重要的是,此類排名過多涉及商業目的與操作,不可避免帶來客觀性公正性的爭議。比如買排名的說法不絕于耳,也不斷被曝光,此類排名我建議看看即可,不必當真。
最后我們說說US.NEWS與QS、倫敦泰晤士報等國外機構做的排名。NEWS的排名,資歷非常老,但其價值還是限于出國人群。這個排名是媒體做的,傳統上更重視社會聲譽評價,因此,這個排名長期與我們的“觀感”接近,也奠定了其權威地位。還有一個老牌的是來自英國的倫敦泰晤士報排名。這也是一個媒體做的排名,與NEWS幾乎齊名,它也偏重社會聲譽評價。這兩個排名也有不足,但其公正性還是值得尊敬的,參考價值與意義還是很大的。
國外排名中最有意思的是近年異軍突起的QS排名。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這家機構的背景。QS與NEWS等排名不同,一年內會推出很多排名,幾乎都是配合國人需要的,近期還特別推出了亞洲大學排名與一些學科排名。QS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針對國家雙一流建設,做足了功課,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了很多細分的排名。做排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短期推出如此多的排名,我對其科學性持保留態度,參考即可吧。
坦率地講,沒有哪個排名是絕對科學的、完美的、無爭議的。對一個學校的評價,就如對一個人的評價一樣,是復雜的,很難用一個完全量化的數據去衡量。評價一個排名,有一個重要指標可以參考,就是看哪個排名對指標體系公布得更詳盡。詳盡,第一意味著基本數據不怕被質疑,第二,你可以在此基礎上做自己的權重調整,得出不同的結論。
這種過度重視排名的文化和民眾心理訴求,我們短期內無力改變,但不應該絕對地看排名,無論國內外的。比如美國前10名的著名高校,在我看來沒有太大的區別。國內同理,北大清華與其他高校似乎有一定的區別,但更多是在社會聲譽上,未必是實際的教育質量。因此,我更建議大家,看排名,但不唯排名,更不要在乎一兩個名次的差別。
關鍵詞: 高考要報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