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畢業季,歡聲笑語慶祝順利通過答辯之后,讓眾多畢業生抓耳撓腮的就業問題轉眼擺在眼前。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同2018年相比,增加了14萬人。
“今年就業形勢可能會相對嚴峻。” 6月10日,在麥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暨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表示,經濟形勢、國際關系等不確定因素將對就業形勢施加影響。
但在就業藍皮書主編王伯慶看來,現在社會不應該過多擔心就業問題。“我國近年來就業率已經在90%以上,主要的問題不在于能不能就業,而在于就業質量上。”他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近四成畢業生找的工作與專業不對口
通過對2018屆30余萬大學畢業生(包括15.2萬本科生以及15.1萬高職高專生樣本)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麥可思發布的就業藍皮書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1.5%。
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1.0%)持續緩慢下降,較2014屆(92.6%)下降1.6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為92.0%,較2014屆(91.5%)上升0.5個百分點。
王伯慶認為,目前不需要過分擔心就業率問題,而是要關心就業質量,比如畢業生是否能在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崗位上工作,是否能在自己喜歡的地區工作,是否對自己的薪資水平滿意等。
藍皮書指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7%,其中,本科、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分別為68%、65%。
在就業地區上,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71%)略高于“新一線”城市(68%),但從近三屆數據來看差值在縮小。北京是“北上廣深”中本科生就業滿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寧波、天津就業的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不輸于一線城市。
薪資方面,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2017屆(4317元)增長了307元,比2016屆(3988元)增長了636元。
在對口專業工作上,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8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71%、62%。
2018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本科:38%,高職高專:32%),其次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本科:21%,高職高專:26%)。
另外,2015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1%,比2015屆半年后(66%)低5個百分點,與2014屆三年后(61%)持平。其中,2015屆本科生畢業三年后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5%,比半年后(69%)低4個百分點;2015屆高職高專生畢業三年后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56%,比半年后(62%)低6個百分點。
針對近四成畢業生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認為,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和工作實踐存在脫節。
“我們的高等教育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對工作實踐的需求反應比較遲鈍。”周光禮舉例說道,藍皮書中所列的“紅牌”專業存在“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情況,這已經說明這些專業可能與社會需求不符合,但高校仍在源源不斷培養“紅牌”專業的人才。
他認為,應該打通高等教育和社會需求,讓后者影響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并影響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與本科薪資收入仍有較大差距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崢則注意到另一個問題,對市場反應更快的高職高專就業率在增長,而本科就業率在降低,這或許反映了當前就業結構對技能需求發生變化。
藍皮書顯示,2018屆本科生就業率有所下降,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穩中有升,近兩屆就業率高于同屆本科。
李海崢認為,在這一趨勢下,我國的教育是否應適當轉向職業和實踐性教育,改變我國當前高等教育過度強調研究性質教育的傾向,這些問題都可進一步思考。
此外,他指出,數據顯示,就業市場對高職高專人才需求更大,但是反映在薪資方面,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收入卻不盡人意。
藍皮書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624元。其中,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屆(4774元)增長了361元, 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屆(3860元)增長了252元
2015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平均月收入為6723元(本科:7441元,高職高專:6005元),半年后的月收入為3726元(本科:4042元,高職高專:3409元),三年來月收入增長了2997元,漲幅為80%。其中,本科增長了3399元,漲幅為84%;高職高專增長了2596元,漲幅為76%。
相對而言,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月收入更低,增長幅度也較低。
“如果真正的市場和就業發生了變化,二者相對工資應該減少,而現在是增加了,所以這值得思考。”他表示,中國在未來發展教育上,要更多考慮高職高專,重視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