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在網絡上吐槽,陪娃寫作業現場充滿了“血雨腥風”。的確,對于持“孩子事無小事”觀念的中國家長來說,找到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既迫在眉睫又意義非凡。
每次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陪娃寫作業的視頻,河北石家莊的年輕媽媽小靜都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氣到笑,笑到哭,每次都是一場‘戰爭’。”小靜說,自從兒子上了小學后,寫作業就成了全家人的心病。“每個人都試過了,哄著、逼著、求著,可是還是什么改變都沒有。”
小靜的育兒遭遇并不是個案。看看火爆的短視頻平臺哪類視頻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陪娃寫作業當屬其一。有人專門在平臺上開設賬號,分享父母陪娃寫作業的“有趣”瞬間,收獲了近200萬粉絲,近2000萬點贊。
而對于現實中的許多像小靜一樣的父母而言,陪娃寫作業絕不是能夠一笑了之的小事。近日就有報道稱,江蘇常州一對小夫妻因為孩子寫作業發生分歧,最后竟大打出手,妻子被打成重傷二級。
有家長在網絡上吐槽,陪娃寫作業充滿了“血雨腥風”。對于持“孩子事無小事”觀念的中國家長來說,找到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既迫在眉睫又意義非凡。
我氣哭了,而他卻依舊不改
對于小靜來說,每一次陪兒子寫作業都是一次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考驗,這幾乎從兒子升入小學就開始了。
“剛升入小學,兒子做作業就磕磕絆絆,每次都得大人催著寫作業,如果沒人盯著,作業肯定就完不成。”
感到“危機”的小靜特地辭職,在家料理家人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功課,但在做作業這件事上,兒子依舊不讓她有絲毫心安。看著兒子作業寫得一塌糊涂,成績一落千丈,小靜當著兒子面哭了好幾次,“看著我哭了好幾次,他都是無動于衷,讓人很絕望。”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份調查,84.0%的受訪家長平時會因陪孩子寫作業頭疼,其中24.4%的受訪家長表示非常頭疼,只有16.0%的受訪家長表示“非常愉快”。
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教育學博士后、“童書育兒法”創始人陳苗苗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陪娃寫作業產生矛盾的過程可以總結為:孩子寫作業拖沓、家長催促無效、孩子嫌煩、家長情緒失控。
陳苗苗認為,孩子寫作業拖沓與家庭教育從早期就不重視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有關。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應從學前期開始培養,如果父母“包辦”代替太多,到小學需要孩子展示出較強的自控力、時間管理能力,拖沓的毛病就會凸顯出來。
“家長誤以為催促、監視、批評就會讓孩子重視作業,其實恰恰相反,能激發孩子寫作業的動力更多的是對學習的好奇心。”陳苗苗說,家長的情緒失控問題更多出在家庭教育的“恐慌心理”和“功利化教育觀”上,“當孩子面對‘牛娃’挑戰不能全力以赴的時候,最后一根稻草就會壓垮媽媽們的情緒。”
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近年來,陪娃寫作業不僅讓許多父母心力交瘁,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家庭矛盾。甚至有人哭訴:現在最怕的不是上班辛苦,而是要回家教娃寫作業。
然而,有人陪娃寫作業心力交瘁,也有人陪娃寫作業生活變得充實勵志,甚至考上了教師資格證。此前有媒體報道,河南濟源41歲的寶爸馬超在給倆娃輔導作業的同時,拿到了初中化學、初中物理兩個科目的教師資格證。
“我們主張高效的親子陪伴,但是要講究陪伴的時間和作用。”在北京市東城區鴻睿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長李萌看來,與主張一味地陪孩子寫作業相比,她更主張與孩子共同學習,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更要培養獨立思考,對自己負責的良好習慣。“陪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養成過度依賴的習慣,這樣的案例我們見過很多,的確造成了比較多的家庭教育矛盾。”
如今,李萌所在的研究中心正在做共建學習型家庭主題的家長課堂,就是想培養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她認為,在家庭中,孩子在學習時,家長應該放下手機和遙控器,在孩子身邊看書或進行工作,讓孩子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和示范的作用。“這種陪伴才是高效的陪伴。但這并不等同于對孩子的學習不予以任何的幫助。”
培養育兒共識,爸爸媽媽都不能缺席
在與很多家長交流過后,北京市景山學校大興實驗學校教師盧艷平發現,許多孩子在學校表現得積極認真,但回到家庭就開始“放縱”自己,尤其在做作業的問題上,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這時就需要家長找到正確輔導孩子寫作業,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的教育方法,應該說,要既有陪伴又有引導,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在盧艷平看來,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習慣至關重要,而這兩者的養成要從小培養,“孩子對于一個好習慣的堅持,更多是家長的堅持,家長能夠堅持下來的成果就是,孩子養成了好習慣,家長不用再緊盯,孩子的自主性又會提升,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陳苗苗注意到,爸爸們在參與家庭教育上還不夠。“我們首先要認識到爸爸在陪娃中的獨特作用。比如父陪有助于孩子社會性發展、獨立勇敢等個性品質的形成、性別角色的發展等。”陳苗苗說,這些作用對孩子智力因素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幫助,“這就需要爸爸們在教育問題上不能缺席。”
“父母甚至隔代父母都需共同更新家庭教育知識與理念,使家庭教育方法能夠統一。”李萌表示,家庭成員只有達成了家庭教育觀念上的一致,才能更有效地處理孩子成長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
“陪伴孩子時間長,并不代表陪伴質量高。”陳苗苗建議,家長們要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心理學效應,做更專業的父母,高質量地陪伴孩子。(記者 韓亞聰)
關鍵詞: 陪娃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