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怎么管 近八成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方式管學生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但當下由于老師管學生引發家校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9%的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的方式管學生。私下批評、適度當眾批評和通知家長是受訪者接受度較高的老師管學生的方式。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73.6%的受訪者是中小學生家長,26.4%的受訪者不是。受訪者中,一線城市的占29.9%,二線城市的占43.8%,三、四線城市的占21.4%,縣城及鄉鎮的占4.5%,農村的占0.4%。
57.3%受訪者覺得現在中小學老師對學生管得松
河南省某鄉鎮中學學生陳慰慰(化名)說,小學時學校管理很寬松,現在面臨中考、升學的壓力,老師們都管得比較嚴,批評得多,而且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玩得很瘋,老師叫家長的次數也多了。陳慰慰向記者舉例說:“上課時做小動作,老師有時會讓學生罰站,沒寫完作業會罰抄作業,對于老師的當眾批評,偶爾有一兩個同學經不住,會哭。同學之間打架、吵架,老師一般會叫家長。值日生打掃衛生不干凈,會罰打掃衛生一個星期。”
河南省某中學初二英語老師、班主任劉霞(化名)是一名90后,她表示,學生犯錯的時候,她都是先講道理,讓學生心服口服。“不是特別嚴重的事件,一般不打電話通知家長,因為學生感覺叫家長是很丟人的事”。
調查中,57.3%的受訪者覺得現在中小學老師對學生管得松,其中16.0%的受訪者覺得非常松,26.7%的受訪者覺得一般,16.0%的受訪者覺得管得嚴。
劉霞說,她管學生會很注意拿捏分寸。“我2006年上初中時,學生不聽老師話,老師就拿粉筆頭擲,拿小木棍敲,現在的老師不敢這樣”。
湖南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湖南文理學院師范學院講師涂麗華向記者介紹,中小學的教育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規訓防止人由于動物性的驅使而偏離人性,另一方面是通過教導使某些東西靠其自身發展出來。如果中小學階段不養成將自己置于理性規定之下的習慣,而是習慣了放任自流,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長。一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會難以承受壓力和打擊。
“要是學生犯了錯,違反了規則,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教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鄧林園認為,教師可以管學生,但是要注意方式。
調查中,77.9%的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的方式管教學生,11.4%的受訪者不支持,10.7%的受訪者不好說。
陳慰慰覺得老師應該管學生,“管學生是老師的責任,有些學生在家里嬌生慣養,有老師管才能懂事。我們班里的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如果學生犯錯老師能嚴厲批評學生。但我也聽說有學生家長不明事理,不滿意老師批評孩子”。
山東省某中學老師陳健(化名)認為,老師如果對學生不嚴厲、不嚴格,學生就會松散、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甚至會在校外引起事端。“對學生不嚴格,他們自己很難好好學習,成績也上不去”。
劉霞對記者說,家長都知道老師是為了孩子好,不講理的家長很少見。即便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學校也會盡量公平處理,維護老師的利益。
我國教育方面的法律對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義務和權利進行了規定。
教育部2009年下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第二條和第十六條明確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
“義務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條規定,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應當為人師表,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68.7%受訪者認為教師應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你能接受老師用什么方式管教學生?調查顯示,私下批評(57.2%)、適度當眾批評(50.8%)和通知家長(50.0%)是受訪者接受度較高的方式,其他還有:罰打掃衛生等(41.2%)、適度罰站(37.2%)、罰寫作業(29.6%)、免除班級職務(19.7%)。2.7%的受訪者表示都不能接受。
陳慰慰能接受罰抄課文,但不想被罰站,“罰站有點丟臉,也不想在班里被當眾批評,也丟臉,老師叫到辦公室里批評比在班里當眾批評好。”陳慰慰告訴記者,他認為叫家長是最“可怕”的,“在學校被批評一頓,回家還得被爸媽數落,爸媽數落比老師批評嚴厲得多。”
劉霞說,對于上課時特別調皮搗蛋的,像上課睡覺、看課外書的她會罰站,“也不會讓學生站到教室外邊,都是在教室前或者后邊站著,站10來分鐘,就讓他們回去坐下。有些犯嚴重錯誤的學生要在班里當眾念檢討書,大多數小錯都是在辦公室里批評教育,因為學生馬上就九年級了,會很要面子。”
“我現在比小時候聽話,基本不受罰了。小學時候心理很脆弱,老師一批評就哭。”陳慰慰說,他現在更能理解老師們了。
陳健認為,老師管教學生,應該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孩子犯錯了,老師應該對他做思想工作,讓他知道自己錯了,自覺地改正過來,改了就行了。“但不要有罰站、公開批評等行為,孩子都知道丟人”。
劉霞覺得,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很重要,學校、家長、老師,三方面都要有所改變。
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68.7%的受訪者認為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服人,63.9%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和老師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簡單粗暴,52.0%的受訪者建議社會要鼓勵老師管孩子,49.1%的受訪者建議學校與相關部門在師生沖突事件中要客觀公正處理,33.8%的受訪者建議家長對于老師教育方式給予理解和寬容。
“一些負面的案例,往往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缺乏溝通,產生誤會造成的。”鄧林園認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首先家長、教師之間得加強溝通,信任彼此的教育方式。
涂麗華認為,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待遇,使教師能生活無憂,專心于教育工作。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發自內心地去關愛學生、熱愛教育。其次,要加強教師的職前與在職培訓,使教師成為一個待遇優厚、選拔性強的職業,過濾掉那些不適合從教的人。此外,要營造全民受教育與終身教育的氛圍。“學校可以對家長開放,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獲得成長,增進學生與父母間的溝通與交流。終身教育的理念有利于減輕教師、學生與家長的教育功利性,日益形成一種理念——教育是享受生長、享受不同時期每個獨特的人創造美的過程”。(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陳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