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總體整改工作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
禁: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 停: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
幼兒園“小學化”并不是新鮮的話題,但一直是社會熱點的話題。
近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措辭嚴厲,表示目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
為此,《通知》列出了五大治理任務,四個階段的治理步驟,對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限期整改,并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治理 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本次專項治理首當其沖的任務是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通知》指出,對于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于幼兒園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范。
治理的第二大任務是: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針對幼兒園不能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治理的第三大任務: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對于未按規定創設多種活動區域(區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戲材料和圖書,缺乏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強健體魄、自主游戲的教育環境的,要調整幼兒園活動區域設置,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并配備必要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教具、游戲材料、圖畫書。
治理的第四大任務: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對于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要督促其參加專業技能補償培訓并通過考試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仍不能取得教師資格的,要限期予以調整。對于不適應科學保教需要,習慣于“小學化”教學,不善于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組織開展游戲活動的,要通過開展崗位適應性規范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治理的第五大任務: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對于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并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范辦學誠信記錄。
根據此次專項治理的步驟,總體整改工作要求在2019年4月底前完成。
同時,各地要把糾正“小學化”問題作為督導的重要內容。對辦園教學行為不規范、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培訓機構要責令限期整改,對問題頻發、社會反映強烈的,實行年檢一票否決,并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現狀 幼兒園大班天天寫字還有家庭作業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嚴厲制止下,這幾年“學前班”基本消失了,但教孩子們寫字的幼兒園大班越來越多了。
大渡口某民辦幼兒園的一位家長在重慶市教委公開信箱反映,孩子在幼兒園上大班,“每天都要寫很多字、拼音、數學。放學回家要做家庭作業,孩子壓力很大,常常邊寫邊哭。每天早上還要上早自習,把孩子關在教室。”
這位家長曾和老師溝通過多次,但沒有結果,“我真想喊自己小孩不寫,他一個人不寫搞特殊,又怕老師‘另眼相待’。”于是家長將自己的無可奈何向市教委傾述。
其實,幼兒園大班教寫字并非是一所幼兒園的個別現象。重慶晨報記者發現,很多幼兒園都在這么做。一位民辦幼兒園園長坦言,幼兒園大班用的教材都是知名師范院校開發的,放學后還開設了語言班、拼音班、數學班,這些很受大班家長青睞。很多升入大班的家長都很重視幼小銜接的事,讓老師們提前給孩子們打一下基礎,如果幼兒園沒有強化這一方面,不少大班的家長會自己到一些培訓學校去報相關的班,當然這樣會影響到幼兒園辦學的“口碑”。
當然,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并非僅出現在重慶。2013年陜西省教育廳主辦的《陜西教育》曾發布一份數據,顯示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五省區被調查的133所公、民辦幼兒園中,100%存在增加小學化課程的現象。具體來說,133所幼兒園都開設了拼音課程;82所幼兒園開設了英語課程;96所幼兒園開設了識字寫字課程;還有部分幼兒園開設了電腦、寫字、珠心算等課程。
觀點 治理幼兒園和早教培訓機構雙管齊下
一位有15年教齡的小學班主任老師表示,學齡前兒童最重要的不是知識掌握的多與廣,而是學習的興趣和自理能力的培養,身體健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的養成。
這位老師現在教的學生是小學三年級,班上有一位孩子至今不知道自己口渴了去喝水,為此這個孩子前不久還大病一場。通過對學生發展的軌跡來看,一個習慣養得很好的孩子,雖然上小學時知識上是一張“白紙”,但經過上學后積累,循序漸進,他發展的勢頭遠比小學前學了“滿腹經綸”而習慣一團糟的孩子強。保持了學習興趣,又養成了上課認真傾聽、善于觀察事物、生活自理井井有條等習慣的孩子,學習積極性更強,后勁很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學者熊丙奇認為,教育部這次下發的《通知》,很大部分內容是對2012年規定的重申,不同的是,《通知》明確社會早教培訓機構也不得上對幼兒進行小學化知識教育。學前教育階段,不宜對孩子進行過早的小學化知識教育,這已經是國際共識。學前教育去小學化,這屬于辦學規范范疇,即便外部環境讓家長有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的需求,但是,只要有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去小學化的規定,就必須嚴格執行規定,而不是以各種借口,不執行規定。把早教培訓機構也納入治理范疇,才能讓治理真正嚴肅起來。這會避免只治理幼兒園不治理培訓機構的尷尬。本報記者 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