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應做到知己知彼
近日,隨著各地高考成績的陸續公布,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正式拉開序幕。記者走訪中發現,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往往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金融類、計算機類、通信類等專業熱度居高不下,醫學、歷史學、哲學等專業遭遇冷門。在專業選擇時,部分考生甚至盲目扎堆填報熱門專業。作為職業發展的起點,專業填報為何出現如此怪象?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熱門專業跟風報考現象仍存在
“今年打算讓女兒填報金融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就業前景較好。”日前,在南京市荔枝廣場,市民孫偉(化名)正帶著女兒一起前來參加2018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會。
“幫女兒篩選專業時,我最先考慮的就是就業率。”孫偉告訴記者,女兒孫雯(化名)是一名理科生,高考成績公布后,自己在網上查找到了今年的熱門專業排名,并把篩選出的自己相對滿意的專業挑出來,拿給女兒看。“從熱門專業里選擇出最感興趣的金融工程專業,我和女兒很快達成了一致。”孫偉笑著說。
事實上,在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下,孩子真的對目標專業了如指掌嗎?孫雯向記者坦言,對家人提供的參考專業,自己并不十分了解,但考慮到家人的意見,只能迅速確定目標專業。“對這個專業,談不上很感興趣,至少不是很排斥。”面對記者,孫雯說。
據了解,作為今年熱門專業,目前大部分院校對于金融類學生實行“寬口徑”教學,著重培養不同崗位的適應能力,但真正的精英人才仍然十分短缺。“從生源上來講,確實存在跟風報考的現象,導致一部分金融類畢業生書本知識多,實踐知識少,專業能力仍然不足。”對于這種現象,南京某高校招生負責人十分無奈地表示。
轉專業政策不能作為志愿填報救命稻草
不僅在專業填報上冷熱不均,在院校填報上,也存在冷熱不均的現象。部分考生及家長存在僥幸心理,企圖通過入學后轉專業的方式到心儀的專業學習。
考生張宸(化名)是一名文科生,對于目標專業和目標院校,高考之前自己就已經開始了詳細的規劃。但由于高考分數不甚理想,張宸決定報考其他院校的同類專業。
“我很想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但家人認為學校牌子比專業更重要,非讓我報考好的學校。”張宸告訴記者,原本父母是支持他填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但受到親友、同事等多重因素影響,父母開始轉變想法,堅持讓自己報考某部屬高校的非漢語言文學專業,張宸也因此多次和父母發生爭執。“長輩們說進去了之后可以轉專業,目前我仍在糾結中。”張宸說。
像張宸這樣的考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人生閱歷,在填報志愿時很容易受到周圍長輩的影響。記者調查中發現,40%的考生曾或多或少地因為長輩的意見,改變自己的專業填報方向。即使順利錄取,但真的會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可以順利轉專業嗎?
對此,江蘇某高校教務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高校的確有申請轉專業政策,但并非都能如愿。“轉專業程序十分嚴格,需要前期申請,進行轉專業考試,還有為數不多的名額限制,因此不能作為專業填報的救命稻草。”該負責人表示。
應理性選擇,知己知彼
目前從全國部分高校在江蘇各地召開的高招咨詢會看,熱門專業依然是考生和家長追捧的方向,如近幾年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緊密對應國家戰略的新專業,前來咨詢人數與日俱增。
熱門專業之所以受到各方追捧,根本原因在于其良好的就業前景及豐厚的薪酬待遇,但這些都是建立在預測的基礎之上的。而大學生畢業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后就業形式如何,依然是個未知數。所以,盲目追捧熱門專業具有一定的風險。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高招處處長袁桂華表示,專業熱門與冷門是相對的,會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而變化,因此無論眼下專業多么火熱,考生都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特長、擇業方向及專業的匹配程度,如果只是奔著四年后的就業好、待遇好而盲目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真正進入大學之后發現興趣點并不在這里,與自己的學業特長不吻合,將不利于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
正如專業人士所說,專業的“熱”與“冷”都是相對的,需要放在更廣的維度去考量,現在的熱門專業說不定幾年后會被亮“紅牌”,即便讀了所謂的“冷門專業”,只要感興趣、有特長,成為專業的“高精尖”人才,同樣可以成就自我、創造價值。(鄭晉鳴 吳向裕)
關鍵詞: 志愿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