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多地加入“搶人大戰”專家:畢業生要做能捕食的鳥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隨著天津、南京、西安等20多座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搶人政策”,2018年的畢業季又會有什么不同?去哪里?做什么?怎么辦?面對“畢業三問”,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14日邀請了教育行業與人力資源行業多位專家圍繞“畢業生,拿什么歡迎你?”展開了討論。
近期,天津、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20多個城市接連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有的送房、有的送錢、有的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對“人才新政”的誘惑,畢業生們該如何“安放身體與靈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誡大學生,不要哪里搶,就到哪里去,更不能跟著潮流走。“要做能夠到森林去捕食的鳥,不要做簡單去被投食的鳥。” 對于如何選擇城市,儲朝暉認為,畢業生要對各地方出臺的政策以及環境做分析。“各個地方政策,有一些是造林政策,有一些是投食政策,當投食政策中投食的人有一天不在了,或者不投食了,你吃什么?”因此,要就各個地方的環境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比較一下,哪個城市的契合度更高。
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四達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專家周曉凡表示,人工智能來了,畢業生也應該考慮未來社會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替代誰,不替代誰。把握時代趨勢很重要。
多個城市發布的“人才新政”,放出了“給戶口、給錢,甚至送房”的大招。對外經貿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戶口并不是學生的關注點。數據顯示,32%的人重視發展空間,29%的人看中就業機會,只有18%的關心能否落戶。在城市選擇上,67%的學生了解和關注了各地出臺的人才新政,但52%的學生表示,“生源地出臺人才新政,更愿意回去就業”。
對于城市的“搶人大戰”,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表示,城市重要的是考慮怎樣去留住人才,怎樣給人才創造一個能夠不斷成長、不斷發展的環境。這就要求,地方創造一種優良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這比承諾優惠條件更重要。
中國新聞社編委、經濟部主任俞嵐認為,城市也應有兩層含義:一是成熟,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城市不僅要容身還要容得下生活;二是開始,以杭州、成都、西安、鄭州為代表的熱點城市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新階段。(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