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兵變,悄然發(fā)生。當時作為統(tǒng)軍將領的趙匡胤,名義上被手下將領挾持,將皇袍披在趙匡胤身上,要求當時的皇帝周恭帝禪位給趙匡胤。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典故。
(資料圖)
在這場兵變當中,趙匡胤雖然是扮演了一個被挾持的角色,但從史書上的很多記載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絕對是一場有預謀的政變。
那么,在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創(chuàng)宋朝之后,前朝皇帝柴榮的子孫,過的都怎么樣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知道,趙匡胤為什么能夠成功政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改朝換代?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極少見的。
在陳橋兵變之前,中國正處于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整個五代十國時期,前后大約有七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七十多年的時間當中,中原地區(qū)先后出現了五個政權,而南方則出現了十個地方割據國家。
而趙匡胤所侍奉的后周,便是五代里面的最后一個國家,后周。
后周這個國家,雖然只存在了九年,但在歷史上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思。
后周太祖郭威,起自貧寒,在亂世中一步步走上高位,最后篡權奪位,在后漢的基礎上建立的后周。
但可惜的是,郭威雖然成了一個國家的開國之君,卻非常遺憾的沒有兒子!
而且,郭威也算是英年早逝。在后周僅僅開國三年之后,公元694年,郭威便去世了,因為沒有兒子,郭威只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養(yǎng)子柴榮!
傳位給養(yǎng)子,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獨一份了。
不過,作為養(yǎng)子的柴榮,卻也是一個十分雄才大略的人。柴榮登基后,后周國力開始迅速發(fā)展起來。而且,還滅掉了后蜀和南唐,連契丹人也敗在了他的手下。
所以,很多史學家都說,如果不是柴榮英年早逝,后周很有可能最后會發(fā)展成歷史上大一個大一統(tǒng)朝代。
然而可惜的是,柴榮同樣不算命長。公元959年,年僅38歲的柴榮,便因病去世。只留下當時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登基做了皇帝。
七歲孩子做皇帝,就算是太平的大一統(tǒng)朝代,都有可能出現大問題,更何況是當時那種分裂的局面?
柴榮臨死之前,倒是也給柴宗訓留下了一些可靠的臣子。由符太后垂簾聽政,宰相范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重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
然而,少主無力這種事情,終于還是發(fā)生了。僅僅半年之后,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當時前線傳來敵報,說北漢和遼國的聯(lián)軍入侵。于是,柴宗訓派趙匡胤率領軍隊前去應敵。但是,大軍剛剛離開開封幾十里,就發(fā)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
這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時候,所有的時代背景和過程了。
黃袍加身之后,趙匡胤接受了柴宗訓的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而已經禪讓的柴宗訓,則被趙匡胤封為鄭王。
趙匡胤登上帝位以后。當時郭威這邊,已經絕后了,不用考慮。而柴榮的膝下,則不止一個兒子。
柴榮的前三個兒子,年紀稍長。但當初柴榮和郭威謀反,建立后周的時候,這三個兒子作為家眷,就已經被后漢隱帝劉承祐給殺了。所以,后來柴榮去世的時候,才只能立當時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為帝。
除了柴宗訓以外,按照依據《新五代史·周家人傳》的記載,柴宗訓應該還有三個弟弟,他們分別是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但是,這三個人的結果,史書上卻并沒有太多記載,《新五代史》只提了一句:“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里面很可能存在著什么隱情,有可能就是趙匡胤下的黑手。
當然,在野史上,這三個孩子卻得以善終了。按照野史的說法,宋朝開國后,趙匡胤將這三個孩子交給大將潘美收養(yǎng)了。但是再后來發(fā)生來什么,連野史當中都不曾記載了。
至于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的柴宗訓。當時年僅七歲的他,估計對皇帝的概念都還不清楚。被封為鄭王僅僅三年之后,就被遷往房州。在宋朝的時候,那里可是赫赫有名的流放之地。趙匡胤的心思,自然也就不難猜測了。而且,柴宗訓年僅二十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死因不詳。
至此,柴榮的直系后人全部死絕,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趙家人的皇位了。而柴宗訓死后,同樣沒有子嗣,于是趙匡胤就找來柴家的旁系,來繼承了這個爵位。
不過,大概是趙匡胤覺得心中有愧。在柴榮的直系兒子死掉以后,并未對柴家趕盡殺絕,反而是非常優(yōu)待。后來趙匡胤還特意留下一塊石碑,要求只有后世皇帝才能看。這上面就要求: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后來,宋朝的皇帝也大多遵守了這個祖訓。有宋一朝,柴家人就算入朝為官,在黨爭當中失敗,最后也不過只是被流放而已,無一人被殺。
當然,很多看過《水滸傳》的人,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會想起那位柴進柴大官人。在小說當中,柴進就是柴榮的后人,家里還有丹書鐵券。然而在正史上,肯定是沒有柴進這個人,只不過水滸傳杜撰出來的。
柴榮的直系后人雖然已經死絕,但爵位卻傳了下來。在柴宗訓死后,雖然無子,但趙匡胤仍是從柴家旁系當中,找了一個叫柴詠繼承柴家的爵位。當然,不是直接受封鄭王,而是封為崇義公。一直到南宋末年,這個爵位都一直存在。
末代崇義公名叫柴安。直到1279年,崖山海戰(zhàn)后,宋朝徹底結束,這個爵位才徹底消失。按照野史的說法,末代崇義公,是隨著當時宋朝的小皇帝趙昺,一起跳海殉國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