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
中房報記者 許倩 北京報道
量價齊跌成為當前全國樓市真實寫照。
(資料圖)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7717億元,同比下降8.5%,跌幅較1~6月擴大 0.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665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5%,跌幅較1~6月擴大1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70450億元,同比下降1.5%,而1~6月還保持正增長1.1%。
也就是說,商品房銷售額自今年3月份同比轉正后,再度滑入負增長區間。
簡單測算得出,1~7月,全國商品房均價為10584元/平方米,比1~6月下滑0.16%,房價已持續兩個月下跌。
這日,國家統計局還發布了最新經濟運行數據。7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生產需求基本平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其中,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4%。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8%,制造業投資增長5.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5%。可見,房地產對經濟復蘇的拖累效應仍在擴大。
從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速主要指標看,1~7月份,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6.8%,降幅較1~6月擴大0.1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4.5%,降幅較1~6月擴大0.2個百分點,該指標已連續23個月下跌。其中,住宅施工面積同比下降7.1%,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5%。
房屋新開工及投資動力不足,顯示出房企對市場預期偏悲觀的態度。
資金壓力是房企縮減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1~7月,房企到位資金78217億元,同比下降11.2%,降幅較1~6月擴大1.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9732億元,同比下降11.5%,降幅擴大0.4個百分點;自籌資金23916億元,下降23%,降幅縮小0.4個百分點。這兩項指標代表房企從銀行貸款能力和發債能力。
受住宅銷售疲軟影響,房企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嚴重下滑。1~7月,定金及預收款27377億元,同比下降3.8%,降幅擴大2.9個百分點;個人按揭貸款13950億元,同比下降1%。而1~6月個人按揭貸款同比增長2.7%,1~5月這一數據為正增長6.5%。
這也印證了當前房企銷售壓力加劇的現狀。在融資不暢情況下,銷售回款幾乎成為大部分房企還債的唯一資金來源,因此市場下滑帶來的企業資金鏈風險不容忽視。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房企未來幾個月仍面臨一定償債壓力。2023年8月,房企到期債券余額為694.4億元,其中,海外債占比16.4%,信用債占比為83.6%。2023年內到期債券余額為3393.9億元,其中,海外債占比為31.6%,信用債為64.8%。
7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3.78,已持續下滑6個月,且跌幅逐月擴大。
樓市去庫存壓力繼續加大。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45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9%,增幅較6月末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9.5%,增幅較6月末擴大1.5個百分點。
值得肯定的是,在保交樓政策推動下,1~7月份,房屋竣工面積384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5%,增幅較1~6月擴大1.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7954萬平方米,增長20.8%。
要看到,房地產政策紓困空間正在打開,一場大規模的樓市救助行動即將到來。
就在數據發布當日,央行開展204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40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其中,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1.8%,較上月下降10個基點;MLF操作利率為2.5%,較上月下降15個基點。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由于MLF直接與LPR(貸款基礎利率)掛鉤,此次MLF操作利率較上月下降15個基點,意味著接下來的1年期和5年期LPR都會再次下調,分別對應著實體貸款需求和居民房貸需求,降低購房成本有助于修復市場預期。
此次數據發布前,有媒體報道,福州、廈門、成都、沈陽等城市擬于近日調整優化限購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當地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可進一步降至20%、30%。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總體處于調整階段,部分房企經營遇到一定困難,特別是一些龍頭房企債務風險有所暴露,影響市場預期。但要看到這些問題是階段性的,隨著市場調整機制逐步發揮作用,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優化,房企風險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付凌暉表示,近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密集發聲,表示要支持和更好滿足剛性、改善性住房需求。部分二三線城市也在出臺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各地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隨著經濟恢復向好,居民收入增加,房地產市場優化政策顯效,居民住房消費和房企投資意愿有望逐步改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