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4日消息(記者 黃昂瑾)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離大眾又近了一步。今年7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宣布,正式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近日,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寧向媒體透露,小馬智行是首批申請試點牌照的企業,“全無人化+收費”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模式或將在近期有所突破。
小馬智行先后經歷了“主駕無人,副駕有人”和“前排無人,后排有人”測試階段,并獲得了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商業化試點等不同形式的許可。隨著此次北京首推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又邁進了一步。
所謂“車內無人”“全無人化”,就是用戶將在試點區域內搭乘到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記者近日在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進行了一段時長約30分鐘的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體驗。在設定好起始點和路線后,記者一行三位“乘客”在小馬智行無人化測試車輛后排入座,點擊前排座椅后背屏幕上的“開始行程”,車輛便平穩起步、行駛。過程中,前排均無駕駛員,方向盤自動打輪、回盤,帶動車輛自如轉向。同時,在前排屏幕上,分上下兩屏顯示著自動駕駛系統實時畫面,比如車身傳感設備采集到的道路、車輛、行人等信息。在行駛過程中,無人化測試車輛根據紅綠燈切換而停車、啟動,在窄道遇車減速避讓,遇行人或障礙物減速通行,以及轉彎減速、打轉向變道,一系列行駛操作規范而流暢,讓“乘客”不禁感慨:“開得很穩”“比一些人類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好”,也由此對無人化自動駕駛車輛多了一份“安全感”。
【資料圖】
這份“安全感”背后的技術支撐是什么?無人化自動駕駛車輛是否真的比人類駕駛員開車更安全?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寧從軟件算法、硬件設備和防御性駕駛策略方面進行了解答。
張寧指出,目前小馬智行第五代自動駕駛車輛配有7個攝像頭、4個激光雷達、4個毫米波雷達。“(到我們)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的時候,(這些傳感設備)將全面往車規方向靠攏”,張寧補充稱,目前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車輛以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多種傳感器融合的方案,各取所長,從而獲得分辨率更高,以及測速、測距更精準的綜合感知能力。
就防御性駕駛策略而言,張寧介紹,核心是預判所有潛在安全風險,包括小概率事件,確保車輛進行防御性駕駛。“我們永遠持一種防御性駕駛的這種姿態,例如在一些主、輔路切換的匝道口,可能前方有綠植,我們可能會為避開綠植稍稍偏移一點,從而換取更好的視角。”
這些聰明如“老司機”的預判和決策,背后依靠的是小馬智行在2500萬公里真實里程和數十億公里的仿真里程中所積累出的感知和規控算法模型。“從這一點來看,無人化自動駕駛車輛對于極端場景的認識和理解遠勝于一般人類駕駛員。”張寧說道。
“從去年12月獲準在京‘無人化車外遠程階段’道路測試許可以來,8個月的時間里面,小馬智行的全無人駕駛車輛在國內已累計超過20萬公里里程,且在20萬公里測試過程中沒有出現過一起事故和刮蹭。”張寧表示,這一反映高安全系數的“成績單”也進一步促進了商業化試點的落地推進。
公開資料顯示,小馬智行成立于2016年,自2017年1月獲得天使輪投資到2022年3月獲得D輪融資以來,已經歷8輪融資,公司估值達85億美元,投資人包括IDG資本、紅杉中國、昆侖資本、五源資本等。
目前,小馬智行形成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自動駕駛貨運服務(Robotruck)以及乘用車智能駕駛業務(POV)三大技術前臺業務板塊。同時,小馬智行已與豐田、上汽、一汽、廣汽等合作,還與如祺等出行平臺聯合推出Robotaxi運營服務。
另據媒體此前報道,8月初,小馬智行與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就成立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相關事業合資公司一事簽訂協議,合資公司擬于年內成立,投資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彭軍表示:“此次豐田中國、廣汽豐田與小馬智行三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將引領Robotaxi規模化、量產化的高質量發展趨勢,促進高級別自動駕駛商業化持續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