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導讀1、應該取均值在30-300之間的稀釋度進行菌落計數,像你的例子就應該使用10倍稀釋度的進行計算。
2、平均值是43,那么樣品如果是固體,那么結果就是430CFU/g,如果是液體就是430CFU/ml。
3、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SN標準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準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數,比值大于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4、在一定條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每毫升)檢樣所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總數。
5、按國家標準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培養48h,能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所以厭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溫的細菌,由于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故難以繁殖生長。
6、因此菌落總數并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并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
7、擴展資料: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制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后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于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后(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8、國內外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基本一致,從檢樣處理、稀釋、傾注平皿到計數報告無何明顯不同,只是在某些具體要求方面稍有差別,如有的國家在樣品稀釋和傾注培養進,對吸管內液體的流速,稀釋液的振蕩幅度、時間和次數以及放置時間等均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9、菌落主要作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標志,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觀察細菌對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標志,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觀察細菌在食品繁殖的動態,以便對被檢樣品進行衛生學評價時提供依據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菌落總數。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