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近一周時間內,韓國室溫超導研究在網上引發了超高熱度的討論。資本市場陷入狂歡,熱議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相關上市公司冷對,紛紛回應并未涉及。而引發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韓國研究團隊卻表示論文有缺陷,是團隊成員自作主張發布的,已要求下架。這意味著這篇論文或被撤回。
超導又被稱為物理學中的圣杯,不過對溫度有著極低的要求。如果室溫便可實現超導,對人類社會將有重大影響。受此消息影響,美股一家名為美國超導(American Superconductor,AMSC.US)的公司在周二盤前一度暴漲150%。8月1日A股的超導板塊也上演漲停潮,法爾勝、百利電氣、永鼎股份漲停,西部超導漲逾7%,聯創光電上漲6.3%。8月2日相關個股繼續延續強勢。
【資料圖】
不過與股價熱烈表現不同,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冷對,回應暫無相關布局。
事實上,早在引發外界關注之初,兩篇論文其中一篇的作者之一、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的物理學教授Hyun-Tak Kim對媒體直稱,另一篇論文里存在“許多缺陷”,并且未經他的允許就被上傳了。據最新的媒體報道,該研究的另一名成員也對外發聲。
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均為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centre )的Sukbae Lee,其對媒體最新表示,研究團隊并未準備好發表論文,但另一成員在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況下,就擅自發布了論文,團隊目前正向arXiv要求下架論文。截至目前,預印本系統arXiv上兩篇論文尚未下架。
日前,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centre )、高麗大學等團隊的研究人員在arXiv發表兩篇論文(未經同行評議),宣布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室溫常壓超導體,即在常壓條件下,一種改性的鉛-磷灰石(命名為LK-99)能夠在127(Tc≥400k)以下表現為超導體。他們在論文中稱,“我們相信,我們的新進展將是開啟人類新紀元的全新歷史事件”。
短短幾天內,該消息迅速從科學界發酵至公眾領域,熱議的焦點主要在于“等一個真相”。畢竟,在韓國團隊之前,美國羅切斯特大學Ranga Dias團隊今年初發布的室溫超導研究疑云尚未消散。
讓此次事件更添疑云的是,新研究實際上關聯到兩篇論文。從時間線上來看,第一篇提交于7月22日7時51分,第二篇則于7月22日10時11分提交,兩篇提交時間相差不足2.5小時的論文均發表在預印本系統arXiv,尚未經同行評議。兩篇文章作者人數不同,但有兩位重合。
不過,盡管Sukbae Lee最新稱并未準備好發表論文,但實際上研究團隊在今年4月還將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 Technology。部分作者還曾于2022年8月申請了LK-99的專利。Sukbae Lee同時提到,最新這項研究其實是針對今年4月發布在韓國期刊的超導體論文的補充。
針對韓國團隊此次提出的室溫超導體LK-99,全球熱議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實驗室進行重復實驗。7月31日下午,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arXiv上提交了相關論文,他們得到的樣品X射線衍射圖譜和韓國團隊一致,但他們的研究同時表明,在改性鉛磷灰石中存在室溫超導體的說法可能需要更仔細的再研究,特別是在電傳輸特性方面。
而也在7月31日下午,美國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也在arXiv上發布了原子晶格計算物理模擬計算研究論文,他們對銅取代磷灰石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發現其中存在一種能跨越費米能級的平坦帶,這種結構在已知的許多高溫超導體中也存在。
100多年前,荷蘭物理學家昂內斯(Kamerlingh Onnes)為人類打開了超導這扇大門。1911年,昂內斯在研究中發現,當溫度降到4.2K以下時,金屬汞(Hg)的電阻突然降為零,而這并不是任何實驗上的紕漏導致的。自此,汞成為了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超導體,其超導Tc為4.2K。所謂的超導Tc即超導轉變溫度,也就是超導體由正常態進入超導態的溫度。
在過去的100多年時間里,超導領域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途中。一條道路指向超導Tc,使其無限接近便于實際應用的室溫;另一條道路則在于持續深入地挖掘超導背后的機理。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