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曹永飛 通訊員 丁小芳
(相關資料圖)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鶴壁市淇濱區迎來了一輪強降雨。截至7月31日19時,淇濱區最大降水量站點許溝站點449.5毫米,全區平均降水量為354.9毫米。在這場防汛大考中,淇濱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領導干部奔赴一線,晝夜不停巡查排除隱患、進村入戶排查險情,提前撤離轉移危險地段群眾,重力度、拼速度、有溫度,充分展現了“硬核”擔當。
148支應急突擊隊分梯隊預置到各個風險點
7月28日21時30分,淇濱區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根據雨情變化,7月29日17時5分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當天,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第一時間奔赴山區和城區防汛重點區域進行現場調度指揮,其他區級領導干部全部下沉分包鄉(鎮、街道),現場指揮防汛工作,區水利、市政、自然資源等18家重點行業部門全部進駐區防汛指揮辦公室集中辦公。區應急、城管、市政等部門和各鄉(鎮、街道)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嚴格執行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確保第一時間有回應、有行動、有反饋。
全區預置了發電機、救生衣、防洪板、排水設備、應急電纜、防疫消殺等應急設備物資千余件,并組織了148支應急突擊隊,共計3600余人,分批次、分梯隊到各搶險點,保持應急待命狀態,確保關鍵時刻沖得上、打得贏。
排查出的6處安全隱患均已消除
淇濱區與暴雨搶時間、拼速度,力爭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淇濱區對城區高鐵涵洞、快速通道涵洞等重點易積水區域,提前設置了警示牌,安排專人盯守;提前加固圍板、棚架、戶外廣告牌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屬地鄉(鎮、街道)和區水利、自然資源部門對全區1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13個山洪易發點進行風險排查,劃定危險區域,設立警示標識,實行24小時盯防。
對山洪和地質災害危險區域住戶、低洼易澇區住戶、危舊房屋住戶等進行再次全面排查,確定不同級別應急響應緊急避險人員共187戶504人,均已提前轉移到位。
暴雨期間,各部門聞令而動,組織精干力量,爭分奪秒疏通道路、抽排積水,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截至目前,全區共出動2980余人,出動機械設備400余臺(次),關閉了有安全隱患的8個景區、2家民宿;排查出的6處安全隱患均已消除。
為群眾提供溫暖幫助
“同志,前方積水較深,請繞行。”“我購買的下午3點的車票,就要來不及了。”
7月29日下午2時許,暴雨持續在下,長江路街道工作人員在泰山路上巡查時,看到一名女孩兒正在焦急地蹚水向高鐵站走去。當了解到女孩兒情況后,為了她的安全,工作人員急忙聯系了一輛搶險鏟車,將女孩兒安全送到了高鐵站。
在此次暴雨中,像這樣的感人畫面,淇濱區還有很多。如高鐵東站綜合治理中心成立防汛應急突擊隊,對高鐵廣場周邊積水路段全面排查,設置警戒線、插彩旗,指揮車輛通行;火車站廣場治理協調服務中心一線綜合執法隊伍堅持24小時在站前道路指揮交通,為來往旅客指路,幫助旅客快速乘車;區城市管理局巡防大隊幫助涉水車輛和群眾脫困等,用實際行動,溫暖了一座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