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累計降水354.8毫米,致災性強!陜西漢中暴雨為何這么強?
正當多地遭遇高溫困擾之際,7月1日以來,陜西出現大范圍降水天氣過程。其中,秦嶺以南的漢中市鎮巴縣出現特大暴雨,導致當地河流溝溪暴發山洪,80條道路受損中斷、數百間房屋受損。鎮巴縣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于7月2日15時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
【資料圖】
洪水將鎮巴縣道路沖毀。圖片來源:漢中發布
那么,漢中這場雨究竟有多強?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場強降水?公眾需要注意什么?漢中市氣象臺臺長黃笑穎進行了解答。
一問:漢中此次降水有多強?
答:7月1日開始,漢中市出現強降水天氣過程,其中,西部縣區出現小雨,東部出現中到大雨,東南部出現暴雨到大暴雨。截至3日15時,全市累計降水量超過250毫米的共有7個站,最大累計降水量出現在鎮巴縣赤南鎮赤南長灘達354.8毫米。7月3日06時至07時,鎮巴縣簡池鎮三溪站的最大小時雨強達59.6毫米。
7月1日08時至7月3日20時漢中市累計降雨量圖
此次降水過程具有復雜性、極端性、突發性,致災性特強。部分區域氣象監測站小時雨強刷新了該站歷史紀錄,日降水量排位達該站歷史紀錄前5位。
此次降水過程在7月2日白天減弱,于2日夜間再次加強。漢中市氣象臺于3日7時升級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目前,陜西省氣象局已進入暴雨三級應急響應。
二問:什么原因導致了此次強降水過程?
答:此次強降水過程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高空槽東移和冷空氣共同影響導致。副熱帶高壓外圍的暖濕氣流為這次的強降水過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條件和不穩定能量,高空槽和冷空氣又提供了動力條件。
此外,巴山的地形抬升作用也對此次過程起到了增強作用。
三問:陜西漢中為何屢現強降水?
6個小時內,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累計降雨量已達115.2毫米 圖/中央氣象臺
答:漢中市北依秦嶺,南靠巴山,境內有漢江、嘉陵江兩大水系,位于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主要受西南暖濕氣流影響。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氣候條件,造成了漢中地區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多發的特征。
總體來看,7月初是漢中地區的多雨時段,加之地形作用的影響,容易形成較強的降水。
受特殊地形影響,漢中地區歷史上也曾出現過數次致災性強的降雨過程。如2002年佛坪的暴雨洪澇災害、2019年的鎮巴強降水等。因此,在入汛后,這些地方需要格外警惕暴雨及其影響。
四問:這場強降水帶來哪些影響?
答:這場強降水維持時間較長,7月1日夜間和2日夜間強降水區域重疊度高,小時雨強大,累計雨量大,致災性強,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崩塌及滑坡等次生災害。
預計3日夜間,漢中市鎮巴縣還將有中雨,局部鄉鎮(赤南、漁渡、鹽場、巴山)將出現大雨。預計,4日08時前后本次強降水過程趨于結束。由于前期累計雨量大,災害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公眾仍需注意防范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作者:劉佳?馬楠 馬艷
專家顧問:漢中市氣象臺臺長 黃笑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