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耿康祁
(資料圖片)
“人工智能之父”杰弗里·欣頓做了個末日預言:
人工智能可能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因為“很難找到防止壞人用它做壞事的方法”。
不幸的是,掌握人工智能的壞人,越來越多了。
01.高端局來了
4月20日11時40分左右,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遭遇了一場高端騙局。
一位好友,突然打了個微信視頻:
“老郭,我一個朋友在外地競標,需要430萬保證金。你看看能不能先走你的公司賬戶,幫忙過個賬?”
好友說錢已打過來,還發了銀行轉賬底單截圖。因為是視頻聊天,郭先生就沒核實錢是否到賬,直接給對方賬戶轉了430萬。
事后,郭先生給好友打了電話,稱“事情辦妥了”,對方卻十分驚訝,回應完全沒有這回事。
9分鐘,430萬沒了!坑了郭先生的,是一起典型的AI詐騙。
這個騙局分三步:
1,不法分子用AI機器人騷擾電話,獲取目標的聲音素材,然后進行聲音偽造;
2,盜取目標的社交賬號,尋找受害人;
3,用AI換臉技術,和受害人視頻通話,博取信任,實施詐騙。
這個詐騙手段環環相扣、用時短、難防范。它標志著詐騙犯罪的升級,進入了AI智能化、定制化的時代。
傳統互聯網“發個語音”、“打個視頻”的防詐手段,在AI詐騙面前基本失效。更可怕的是,掌握AI詐騙的騙子,越來越多了!
公開信息顯示,自2021年以來多個省份都出現了AI詐騙及不當牟利案件。中國互聯網協會 5月24日稱,利用“AI換臉”“AI換聲”等進行詐騙、誹謗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AI詐騙不只盯著數百萬的“肥肉”,幾千元的“蒼蠅肉”也來者不拒。假扮大學同學、親戚、供貨商等視頻借錢案件,層出不窮。
如果覺得從不借錢便不會中招,就太天真了。
當騙子偽裝成領導,以匯款、資金周轉等緊急理由,要求下屬立即轉賬,很少有人能頂住壓力。更有甚者,騙子直接偽造子女、父母車禍入院等借口,利用親人感情實施欺詐。
2006年,搞了20多年的中國臺灣詐騙集團,把目光投向互聯網普及不久的大陸。他們在東南亞等國家建立詐騙基地,招募員工進行人設、話術包裝的統一培訓。
最終,誘導戀愛或裸聊的“殺豬盤”、非法買彩票、網上賭場、借貸騙局等發明,開始橫掃內地。
電信詐騙,由此成了懸在14億人頭頂的一把利刃。甚至有人戲稱,從未接到過詐騙電話的,都有可以去買彩票的運氣。
不過,大部分人仍對電信詐騙,沒太大概念。傳統認知里,其受騙對象多是經不起誘惑、社會經驗少的“冤大頭”,以及一些不常上網的老年人。
比如上世紀80年代最知名的尼日利亞王子來信,以及最近令人笑掉大牙的“上門槍斃”通知短信。這些夸張劇本,似乎只為篩選那些“缺乏基本辨識能力”的群體。
但正如微博大V@全民防詐騙所說:“你目前還沒被騙,并不是因為你多聰明,也不是因為你沒錢,而是適合你的‘劇本‘還在路上。”
只要給幾張照片和幾秒語音,就能復刻出“假人”的AI詐騙,以細思極恐的手段,讓每個人都可能難逃一劫。
據湖北網警巡查執法公布消息,AI技術新騙局詐騙成功率竟接近100%,其成功率之高、涉案金額之大、詐騙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比如安徽安慶經開區發生的一起AI詐騙案中,詐騙分子只用一段9秒智能AI換臉視頻佯裝“熟人”,就順利從受害人手上騙走245萬元。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信息泄露、隱私不安全的普遍現實,為AI詐騙造就了“天然溫床”。
2月15日,一則“幾乎無人幸免,疑似45億條電商或快遞信息泄露”的消息,沖上熱搜。有網友稱,“自己10年前的收貨信息,都被扒出來了?!?/p>
對此,人們忍不住吐槽道:“要有多強的防范意識,才能想到跟你視頻通話的親友,不是一個大活人?。恳卸鄰姷碾[私意識,才能保證自己信息不泄露或被竊???”
AI詐騙的降維打擊,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部分恐慌情緒。“AI詐騙在全國爆發”的話題,一度登頂熱搜,引爆超2億閱讀。
隨即,公安部門專門進行了辟謠,稱AI詐騙案件目前占比仍較低。同時,承諾已注意到此犯罪新手法,并將加大力度開展技術反制和防范宣傳。
數據顯示,公安機關2022年全年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6.4萬起,緊急攔截涉案資金3180余億元。從詐騙案件量級及涉案金額來看,其仍然是一塊社會“頑疾”。
一個悲觀預期是,新型AI詐騙的降臨及加速迭代,可能讓“人人警惕,全民反詐”,成為未來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之一。
02.全球大爆發
4月末的一天,美國一位叫詹妮弗·德斯特凡諾的母親接到一通陌生電話。
“媽媽,救命!”大女兒布里安娜,似乎陷入了大麻煩。
詹妮弗嚇呆了,一個低沉的男人聲音威脅到:“如果你打電話報警,就永遠別想再見到她了!”
掛斷后,身邊朋友勸她報警。詹妮弗卻急著給贖金,因為“女兒”的哭泣聲實在太真實且撕心裂肺。幸運的是,女兒正好打來電話,騙局“不攻自破”。
但心有余悸的詹妮弗,仍無比驚訝:“就算隔一棟樓,我也不會認錯自己孩子的哭泣聲?!?/p>
詹妮弗絕對想不到,突飛猛進的AI技術,早已比一個母親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騙子支付的代價,可能還不到每月5美元。
2017年,名為“Deepfakes”的社交網站用戶,利用AI技術發布了將色情演員換臉成蓋爾·加朵、泰勒·斯威夫特、斯嘉麗·約翰遜等名人的視頻片段,引發軒然大波。
此后,AI換聲及換臉技術進入大眾視野,并被稱為“深度偽造”(Deepfake)。
2018年,美國不法分子還主要通過使用非法機器人呼叫,偽裝成慈善機構或谷歌數據服務代理,進行詐騙。
但機器人語音系統,往往存在卡頓、音色機械化、多輪對話“鬼打墻”等問題,“唬人”能力有限。
此后,AI換聲迅猛發展到克隆級別。2019年3月,一詐騙犯冒充一家英國能源公司大老板,強勢要求公司CEO立即將22萬歐元,轉到匈牙利的供應商銀行賬戶。
這位高管毫不猶豫照做了,因為大老板的語調一如平時,甚至連他“微妙的德國口音”也毫無破綻。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全球首例涉及人工智能的詐騙案。
其實,AI技術流行的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AI詐騙也早已一馬當先。
過去一年里,美國AI詐騙同比上漲了50%到75%。美國聯邦調查局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網絡詐騙損失達103億美元,創五年來新高,面向老年人的AI語音騙局則是重災區。
世界經濟論壇研究與分析主管布魯內曼稱,“在過去一年里,26%的小公司和38%的大公司經歷過深度偽造欺詐”。她甚至預測到2026年,超90%的網絡攻擊內容都將是AI合成。
AI技術快速升級,不僅讓換聲、換臉越來越以假亂真。相應的,AI詐騙技術的門檻和成本,卻在不斷降低。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法里德表示,AI聲音合成一兩年前還需要大量音頻數據,現在僅需十幾秒的短視頻或錄音。收集人臉信息則更簡單,一張照片就可實現。
相應的AI程序使用費,卻僅需每月5美元到數百美元不等??植赖氖?,任何人都能由此進行不法活動。
AI詐騙受害對象從老年人到精英人群,從普通人到明星偶像無所不包,甚至章程規范的商業公司、學校機構,也極易中招。
智能化程度更高的AI技術,還使得騙局變得花樣更多、更難防范。
通過信息收集及大數據分析,AI可以智能篩選出“易騙人群”。比如進行金融詐騙時,經常搜集投資信息的人群會成為潛在目標。
甚至,AI還能分析目標的社交網絡,進而掌握其個性化表達方式、人際關系、興趣愛好等生活習慣,實現“詐騙劇本”定制化。
法里德驚呼:“這很可怕,就像一場完美的風暴,具備了釀成大禍的所有條件?!?/strong>
更可怕的是,盡管風險顯而易見,AI語音及視頻合成技術卻仍在狂奔??萍季揞^的AI競賽,也在持續加碼。
今年1月,微軟團隊發布了AI語音合成模型VALL-E。只需3秒指定素材,即可精確地模擬說話者聲音,甚至連環境背景音也能準確還原。
AI簽名、AI聲音克隆、AI換臉……這些新技術,本來是創造美好和便利的象征。
但當這類高端技術變得廉價且輕易獲取,并被不法分子惡意利用時,無數人和機構的財產、信息及現實安全卻形同“裸奔”,又會是多么巨大的風險?
全球大爆發的AI詐騙,無疑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03.沒有真相的時代
“現在已經到了,大規模、集中化討論AI風險的關鍵時刻”,清華大學教授沈陽如此呼吁。
其實,對AI詐騙的警惕與治理方案,早已在路上。
美國安全中心發布的《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明確將人工智能偽造技術列為威脅國家安全的重點技術。中國也開始通過政策管理和技術限制等途徑,來應對其潛在安全風險。
但AI詐騙,似乎是打不死的“小強”。
比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近年來加強了對非法機器人電話的監管行動,但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境內民眾接到的“機器人騷擾電話”總數超過500億個,即平均每個美國人每月至少接到15個“機器人騷擾電話”。
一個怪圈出現了——美國不斷升級法案打擊電信詐騙,機器人來電數量卻屢創歷史新高。
根本原因,還是法律法規制定、推廣的護欄建設速度,趕不上AI技術迭代和傳播速度。產業、大眾對AI危害的反應,也很容易慢半拍。
甚至于,AI騙局已經超出“詐騙”范疇,蔓延到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
3月份,一組由Midjourney生成的特朗普“被捕照”傳遍全球。一覺醒來,人們看著這位美國前總統被警察包圍并按倒在地的狼狽狀態,深感不可思議。
但這,不過是一網站創始人艾略特·希金斯精心制作的“AI假照片”。盡管他的賬號被查封,人們當時無比真實的震撼和驚訝,卻因此成為“笑話”。
這更像是,AI騙局對人類分辨能力和真實情感的“嘲弄”。很快,人們又經歷了更嚴重的被戲耍。
5月22日,一張五角大樓附近發生爆炸的照片,廣泛流傳。這張虛假照片的出圈,甚至導致標普500指數瞬間從漲轉跌。
在國內,假新聞、假圖片案件也甚囂塵上。
5月7日,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網安大隊成功破獲了一起AI造假案件。不法分子利用ChatGPT,偽造了一條“今晨甘肅一列火車撞上修路工人,導致9人死亡”的虛假新聞,即刻獲得超1.5萬次點擊量。
5月24日,科大訊飛受一篇名為《科大訊飛出現重大風險的警示文》的文章影響,股價也迅速跳水。公司緊急回應稱,股價下跌系某生成式AI寫作虛假“小作文”導致。
人們越來越驚恐地發現,自己被AI置身于一個“沒有真相的時代”。
造假,甚至成為某種普遍且必要的“謀生手段”。一項國外調查報告指出,全是由AI生成的假新聞網站已有49家之多。且這些信息受眾并不少,粉絲大多超10萬量級。
無處不在的造假熱潮,更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都難以阻擋。
一邊是,幾十元的“AI換臉教程”大行其道;一邊是,在地鐵上被“AI一鍵脫衣”造謠的女性,無力申訴。偽裝成“楊冪”“迪麗熱巴”“成龍”等明星的直播帶貨,更肆無忌憚。
面對鋪天蓋地的“AI孫燕姿”合成視頻,佛系的孫燕姿無奈表示,“你跟一個每幾分鐘就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還有什么好爭的?”
真相被“捏造”已經夠可怕,人們無力分辨則讓現實變得愈發混亂。
4月13日索尼世界攝影獎頒獎禮,大獎得主卻沖上舞臺奪過話筒,悲憤地說這是AI偽作。他的反問發人深思,“如果索尼世界攝影獎的評委都分不清真假照片,其他人還能怎么辦?”
當AI騙局從專業級走向“平民化”,熟悉的親友、日常的新聞、權威的知識、眼見為實的原則甚至是集體記憶等,原本刻在骨子里的“確信”都在被逐一顛覆。
AI監管,由此愈加任重道遠。畢竟人類不能沒有真相,就像時鐘不能沒有指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