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半年紡織服裝產業鏈冷熱交替,紡織服裝出口下降,化纖出口成為增長獨苗,主要為滌綸長絲、短纖的增長。華瑞信息資深分析師袁媛對財聯社記者說,“今年1-5月份滌綸長絲和短纖出口比較好,長絲出口量同比增長了31%,短纖增長27%。原因是印度BIS認證影響下,廠商提前趕量,此因素的影響大概率只能延續到6月;另外今年大廠也在積極擴展海外市場,出口表現明顯比較好。”印度針對滌綸長絲實行BIS強制性認證的消息在業內盛傳已久,目前業內認為今年7月份開始對滌綸POY、FDY、工業絲執行,由于申請認證的不確定性,不少廠商選擇提前出貨來應對。提前出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印的滌綸貿易,袁媛提到,去年1-5月份滌綸的出口前三名國家是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居于第7位,份額只有5%,而今年1、2、5月的出口第一都是印度,1-5月份合計的份額在13%,排名第一。另外,根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1-5月滌綸長絲、短纖出口量增長51.6萬噸,同比增長30%;出口到印度的滌綸長絲、短纖增加19.4萬噸,同比增長219%。僅印度的出口增量就占據整體滌綸出口增量的38%左右,單獨滌綸長絲的增量占比達到46%。卓創資訊聚酯分析師翟新宇同樣向財聯社記者提到了印度BIS帶來的需求前置,“7月之后(出口量)可能會環比回落一些,出口其他國家的(數量)變化不大。”紡織服裝訂單正在逐步流向東南亞國家,越南、孟加拉國的出口勢頭強勁。其中很多來自中國企業的主動轉移,主要出于關稅、環保政策、產業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等多方考量。但作為紡服的原料,滌綸等化纖產品的產能尚未大量向海外轉移。翟新宇提到,未來國內化纖產品趨勢是出口,國外化纖下游的投產增速很高,化纖產品需求缺口也逐步擴大。同時國內產能擴張不斷,需要更多的市場。化纖龍頭企業近兩年在海外的布局,以上游延伸為主,例如新鳳鳴(603225.SH)與桐昆股份(601233.SH)兩大滌綸巨頭在6月26日公告,計劃啟動印尼北加煉化一體化項目,項目報批總投資86.24億美元,生產包括成品油、對二甲苯(PX)等滌綸上游產品。新鳳鳴在公告中提到,“印尼投資煉化項目不是產業轉移而是產業鏈延伸,是為了國內滌綸長絲主業更好的發展壯大,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做出更大貢獻。”同樣,恒逸石化(000703.SZ)也是海外建設上游煉廠、國內擴建下游,其在文萊的煉化廠生產煉油產品以及PX、苯等化工品,文萊二期也在建設中。從出口價格來看,袁媛表示,國內滌綸生產效率高,產業鏈配套全,最終體現為價格優勢;今年由于上游原料降價,滌綸價格也相應降低。目前海外對中國紡織原料的依賴度較高,但業內依然擔憂下游需求能否改善,即歐美市場去庫存進展以及國內紡織服裝品的出口變化。海關數據顯示,1-5月中國紡織服裝品累計出口1182億美元,同比下降5.3%,其中紡織品同比下降9.4%,服裝同比下降1.0%。5月當月紡織品同比下降14.1%,服裝下降12.4%。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