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要求,南通市通州區川姜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以“楓橋經驗”這一基層治理“金字招牌”為工作著力點,大力推進訴源治理,讓矛盾化于未發、止于未訴,建立“家紡城調解室”調解品牌,實現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三提升”,達成了“遇事找調解”的社會共識。
“人民調解+部門聯動”,統籌兼顧“一盤棋”
探索建立多部門聯調協作配合機制,對涉訴、涉訪等案件實施分流,協調多方力量,共同做好調解工作,有效減少“民轉刑”“民轉訴”“民轉訪”等案件發生。一是公調對接化解矛盾。建立“公調對接”工作機制,與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對雙方同意調解的案件開展人民調解,調解不收取任何費用,既能“短平快”調結矛盾糾紛,又減輕群眾訴累、節省訴訟資源。二是商會協商填補空缺。成立南通市通州區商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并創新成立專業化調解平臺,開發出多元調解小程序,讓商家足不出戶解決小糾紛,提升服務水平。同時,調解室和辦公室的所有電腦均和區法院內網聯網,調解員無需到法院現場,坐在辦公室動動手指即可通過線上完成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打造基層閉環管理服務體系,讓商家少跑腿,在最短時間內化解商事糾紛。
(資料圖片)
“人民調解+知識產權”,維權保護“一通道”
川姜鎮作為南通家紡產業發展高地,涉及家紡知識產權糾紛數量逐年增加,2021年11月專門成立南通市通州區涉家紡行業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涉及家紡知識產權糾紛進行專業性調解。涉家紡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以來,依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司法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意見》為指導,建立專利侵權判定咨詢專家庫,搭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渠道,知識產權“調解+行政+司法多軌制”保護模式高效銜接。與南通家紡快速維權中心、通州灣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緊密合作,采取“線上、線下”聯合受理的新模式。充分運用江蘇省高院“微解紛”、江蘇省司法廳“蘇解紛”等信息化平臺,深入打通知識產權維權通道,打造數據共享、智慧調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今年以來處理各類涉及知識產權糾紛39起,涉及金額九十余萬元。
“人民調解+社區網格”,聯動覆蓋“一張網”
依托網格化管理,建立人民調解員進網格,充分利用網格員擁有“點多、線長、面廣”網格“百事通”的優勢,充分利用其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特點,開展經常性走訪,協調各方力量,重點關注危機家庭以及居民糾紛等,網格員發現問題,人民調解員及時介入化解矛盾糾紛。“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線下通過定期走訪、分析研判、及時預警、加強防控等措施,嚴防各類矛盾糾紛惡化升級,線上依托“法潤民生”微信群、網格微信小群組等媒介,打破網格與網格的間隔限制,在線推送法治小故事、以案釋法案例、法治風險預警信息,微信群內互動解決鄰里、夫妻、贍養等小糾紛,實現普法惠民,真正做到一網覆蓋“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了”。
“人民調解+精準普法”,傳播引導“一主題”
線上運用“川風姜韻”、“法潤通州”等公眾號,發表了多篇反映新時代人民調解風采的典型案例,強化法治主題宣傳,引導廣大群眾選擇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解決糾紛。融合“蘇解紛”非訴服務平臺,建立非訴訟糾紛化解案件網上受理平臺,運用大數據加強預測預警和調處化解。線下組織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采取面上全面走訪、點上開展專項法律宣傳等方式,加大非訴工作宣傳普及力度,更多地引導當事人運用非訴途徑解決糾紛;邀請有經驗的法官、法律專業人士指導、參與非訴糾紛調解工作,實現非訴糾紛化解效力最大化。
川姜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斷提高調解質效,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調解風氣。優化調解程序,強化多調聯動,提高調解智能化水平,打造了“楓橋經驗”升級版,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