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事,終一生,是代代五糧液人的真實寫照。
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瑰寶,磨粉制曲、釀酒、勾調三大工藝流程,卻包括了五糧配方、包包制曲、跑窖循環、續糟配料、陳釀勾調等 100多道繁復、極端的工序,是一個分級管理、層層臻選的精釀過程。
“在五糧液學釀酒,要求太高了,像‘跑窖循環、續糟配料’、‘分層起糟、分層蒸餾’,‘量質摘酒、按質并壇’等這些五糧液釀造獨門秘方,沒干上十年二十年是很難掌握其火候的。”在五糧液501釀酒車間從事了25年釀酒工作的屈萬聰說。
走進他的生活,“專研”二字不離左右。五糧液的釀酒工藝是極端工藝,比如“續糟配料”這個關鍵環節,要做好酸度、水分、淀粉、溫度等前置條件,如果入窖時,酸高了,就會不產酒;酸低了,產酒但不產好酒;糧多了,不利于糊化和發酵;酒曲多了,流出來的酒是苦的,味道不凈,曲少了,發酵不充分,香氣不夠……哪個環節沒做好,都會影響入窖后的發酵效果。
掌握五糧液釀造工藝,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技能錘煉、經驗積累,還需要一些悟性。在長期的低溫作業中,屈萬聰認真研究穩準配料的關鍵點,結合經驗反復推敲要因。針對釀酒生產中關鍵工序的技術要求,屈萬聰在摘酒并壇上苦下功夫。他認為摘酒如果貪多、不分質,或對干、濕糟摘酒上認識不足,將影響老窖池固有的窖香。因此在摘酒并壇上,他從整體的風格特征把關,堅持按照工藝要求量質摘酒、按質并壇。不僅如此,經過多年的經驗觀察,屈萬聰還根據老窖池特點和微生物發酵要求,養護老窖池,充分發揮五糧液獨特的“古窖香”特色,保證了基酒品質和固有風格。
自2008年擔任釀酒組長后,他帶領班組成員齊心協力,嚴格按照工藝要求精化、細化操作,嚴格執行分層起糟,滴窖勤舀,上甑過程中做到輕撒勻鋪,探氣上甑,蒸餾過程緩氣流酒、掐頭去尾、摘酒并壇、糊化徹底等工藝標準,生產的基酒長期具有較濃郁的復合酒香和老窖香氣,基酒甜、爽、凈,回味悠長,連續多年超額完成車間下達的產量、質量任務,“屈萬聰對工作中的操作要求很高,認真、嚴謹、負責,一絲不茍,在釀酒過程中,嚴格按照工藝標準,親自去指導班組員工怎樣做,并耐心細致地解釋,使班組成員更好掌握了傳統工藝和傳統技能,為保證產品質量打好基礎。”屈萬聰車間的一名同事說。
五糧液釀酒一線始終保持著“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屈萬聰團隊意識強,堅持不斷與組員進行“傳統工藝、傳統技能、基酒品嘗”等工藝知識和技能進行交流和講解,并重點進行“穩準配料、上甑摘酒操作、糧食糊化和窖池管理”等關鍵步驟的講解。為此,廠里還專門成立了“屈萬聰(白酒釀造)‘工匠苗圃’”,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和若干名突出的苗圃成員作為釀酒后備組長,為傳承五糧液工藝儲備了技術力量。
個個刻苦“專研”,人人技能過硬。從早期享有盛名的范玉平到現在的范國瓊、曹鴻英、溫曉英,再到像屈萬聰一樣默默耕耘,堅守在五糧液釀造一線的每一位匠人,都是五糧液韻味的守護者,也正是他們,成就了“大國濃香”五糧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