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與農村地區的密切度顯著高于城市,縣域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只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全面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實現縣域鄉村振興。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發展水平落后于東中部其他省份縣域,目前已無縣域列入全國百強縣。優勢資源對接縣域,推動鄉村振興。隨著城鄉協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也應逐步將政策重心放到縣域級別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明確縣域產業類型及其定位
在吉林省42個劃入縣域經濟管理的區域中,依據國家功能分區的要求和縣域經濟的基礎及資源狀況,實施縣域產業多種類型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選擇與本地實際相適應的產業發展類型。
1.生態資源保護型。此類縣(市)主要包括汪清縣、龍井市、安圖縣、和龍市、長白縣、靖宇縣、通榆縣、乾安縣、鎮賚縣、大安市、洮南市、長嶺縣、雙陽區等。除雙陽區外,上述縣(市)都位于吉林省東部和西部,屬于生態資源高度保護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區域,且可開發的資源相對較少并距離大中城市較遠,缺少中心城市輻射。雙陽區作為長春市的水源保護地,在發展工業上受到限制,開發領域較小。在這些縣域,主要是根據國家生態保護的要求,實施有限度的開發,而且所有開發必須有利于生態環境與資源的保護。按照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的原則,發展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注重發展生態產業,環保產業,發展林特產品和土特產品加工業,發展以自然風光為主要資源的旅游產業。
2.支柱產業輻射型。此類縣域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優勢農區和長春、吉林兩大城市的輻射區域,包括公主嶺市、伊通縣、德惠市、農安縣、九臺區,榆樹市、永吉縣等。此區域內集中了全省行走機械和農產品加工兩大支柱產業的產業集群。此區域應在大力推進國家糧食安全基地、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上,以豐富的農畜產品為資源,繼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其中重點推進食品加工業的精深加工和精細加工。在一汽和長客輻射的區域內,重點擴展汽車和客車零部件配套產業,提升產業集聚規模。
3.自主產業成長型。此類型縣(市)包括梅河口市、通化縣、集安市、敦化市、延吉市、樺甸市、磐石市等,其發展基礎較好,且已經形成本地的特色產業,其中梅河口市、通化縣、集安市、敦化市、延吉市等地形成了成長性較強的制藥產業,是吉林省藥業發展的主要基地。樺甸市、磐石市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具有一定數量規模的企業群體。此類縣域今后的主要方向是將既有產業做大做強,特別是藥業,培育成吉林省的支柱產業。
4.本地資源依托型。主要包括舒蘭市、蛟河市、輝南縣、柳河縣、前郭縣、扶余市、梨樹縣、雙遼市、東豐縣、東遼縣、琿春市、圖們市、江源區、臨江市、撫松縣等,此類縣域在產業規模上不如第二、第三種類型,但已經起步,有所成長,主要依托本地的資源發展第二產業,包括礦產、能源、礦泉水、農產品。琿春市和圖們市主要依據區位優勢,發展起外經外貿產業。此區域基本不在長吉兩大城市的輻射之內,所在區域缺少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有的縣(市)也處于生態保護區域之內,但現有產業成長性較好(如撫松縣),有較大發展空間。此區域未來發展將要更多地挖掘本地資源優勢,圍繞資源做好產業發展文章。
二、突出重點和節點縣域經濟的發展
要充分認識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縣域在區位、資源、基礎等方面的差異性,既要給所有縣域平等的發展機遇,又要對具有快速發展可行性的縣域予以重點推進。因此,要突出重點和節點縣域的發展,成為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鎮。重點縣域主要指處于中部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線之內,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且人口在100萬以上的縣(市),包括公主嶺市、榆樹市、農安縣。這三個縣(市)總人口超過除長春、吉林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個地級市的人口,其中榆樹市的總人口相當于白山市的總人口。三個縣(市)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約12%。這三個大縣(市)既是產糧大縣,也是生豬生產大縣,農產品加工業大縣。榆樹市的糧食產量相當于一個寧夏回族自治區,三個縣(市)中的任何一個縣(市)的糧食產量都超過海南、西藏、青海和京津滬三個直轄市。三個縣(市)的糧食總產量超過福建、浙江和廣東。其中公主嶺市和農安縣是汽車和軌道客車零部件生產的主要基地。
節點縣(市)包括梅河口市、敦化市、琿春市三個縣(市),其中梅河口(市)處于吉林省公路和鐵路的主要交通節點,也是一個重點的區域節點,其中藥業、能源和農產品加工業已經形成一批產業集群,具有良好的成長性,有望發展成吉林省的第三大城市。敦化市是吉林省中部與東部之間的重要節點,是三條鐵路、兩條高速公路和三條國道交匯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連接黑龍江省東部的重要節點,以藥業、林特產品加工業為主體的產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琿春市作為邊境口岸城市,是中、俄、朝三國交匯之處,在外貿進出口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擁有國際合作示范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中俄互市貿易區等國家級發展平臺,享受沿邊開放、東北振興、邊疆少數民族、西部開發等國家政策。促進其發展既是吉林省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鞏固邊疆的需要。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農業
農業是吉林省的最大優勢,在縣域經濟發展的格局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建設穩定的國家糧食安全基地、畜產品生產基地,既是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任務,也是不容置疑的政治責任。從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在“十四五”期間,縣域經濟在現代農業建設上重點要突出以下任務:(1)種植業以集約化生產為主攻方向,實施糧食優質高效生產工程;(2)畜牧業以精品化生產為主攻方向,突出以禽、豬、牛為主體的肉類產業發展;(3)特產業以產業化(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而是指擴大產品生產規模,把小規模生產培育成大產業)為基本方向,為加工業發展提供具有穩定規模的原料基地;(4)在產業組織上,以“三產”融合為基本方向,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村經濟的能力。(5)在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上,以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福利最大化為目標,重點培育10公頃左右的家庭農場;(6)在農戶經營結構上,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積極推進種養結合的經營結構,努力優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內容和增收渠道,并為保護耕地質量創造條件;(7)在農業服務業發展上,要積極推進為兼業農戶提供外包作業的生產性服務,既有利于推進土地連片經營,又有利于促進農戶向二三產業轉移。
四、持續做大支柱產業和成長型產業
汽車和農產品加工是對吉林省縣域經濟有顯著輻射帶動作用的兩大支柱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要以公主嶺市融入長春經濟區為契機,為一汽零部件生產提供更充足的發展空間。下功夫營造寬松的市場氛圍,積極推進產業鏈招商。瞄準汽車產品更新換代的機遇,積極開發新型配套產業。一汽主廠區半徑60公里以內的縣域,要為一汽發展配套產業創造條件,并適時抓住機遇。要在大力推進農安縣小合隆工業開發區提檔擴容的基礎上,積極為長客配套產業創造各種條件。要高度重視具有成長型產業的各個縣域的經濟發展,其中藥業既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又有可觀的發展前景,要努力將藥業打造成全省的支柱產業。其中具有多年良好的工業發展基礎的縣域,要積極推進既有成長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結合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在產品和產業升級上大做文章。
五、努力培育新型產業和潛在型產業
吉林省縣域經濟起步較晚,曾經失去過不少發展機遇,但不能局限于“跟進”型思維,亦步亦趨地跟在發達地區后面往前走。要具有發展的前瞻性,重視新型產業和潛在型產業的培育和引進。要突出發展互聯網產業、生物產業等;積極發展農村和農業服務業、鄉村旅游業、家政服務業和養老產業。既要重視新型業態的培育,又要重視新型業態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對于本地產業成長趨勢較弱的縣域,要重視培養服務業從業者,為城市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提供從業后備者,并形成勞務輸出的規模。
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發展生態型產業
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要注重農業多功能性的發揮,注重捕捉政策支持重點。要圍繞省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脆弱區的生態治理,積極爭取政策,參與生態治理工程,發展生態產業。吉林省在黑土地保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牧業排污處理等方面,有大量生態保護與治理項目可做,在這些方面要努力爭取國家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同時,以糧食安全基地建設為平臺,爭取流通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水利基地設施、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營造項目商機,為縣域經濟深度發展創造基礎條件。
七、從根本上改善縣域經濟發展軟環境
縣域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一直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營造寬松、暢達的發展環境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軟資源。縣域經濟發展反復遇到“招商不養商、落地不生根”的困境。因此,必須對縣域經濟發展環境進行根本性的治理。要樹立“無為而治”的理念,無對企業“干預”之為,為企業發展創造“自由、平等、寬松”的生長環境。要堅持依法行政,讓企業在法律的框架內自主經營,自主發展。在企業不違法的前提下,不能以任何借口對企業進行干預。一個“干事”的好企業,只圖自由發展;一個“干凈”的軟環境,勝過十年招商。縣域經濟要善于以軟環境創造軟實力,以軟實力實現硬發展。
(作者:劉帥,吉林農業大學糧食主產區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郭慶海,吉林農業大學糧食主產區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吳迪,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