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主任謝承祥在23日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介紹,當前,我國仍處于主汛期,全國多地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仍然高發,華北、東北部分山區土壤含水量已經飽和,地質災害風險高,依然不能有絲毫放松。
謝承祥說,根據地質災害多年發生規律和相關氣象預測,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華北地區的北京北部和西部、河北中北部,東北地區的吉林南部和東部、遼寧東部等地,受“七下八上”強降雨影響,山區土壤已經或接近飽和,在短時強降雨影響下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依然較高,局部地區發生崩塌、滑坡及鏈式災害的風險高。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防范各項工作。一是督促各地持續緊盯重點地區和重點時段兩個防范重點。重點地區包括縣城、重點集鎮、學校、醫院、敬老院、農家院等集中居住區,還包括交通干線、山區道路、重點水庫庫區、工礦場所、在建工地工棚、旅游景點景區、度假休閑場所等流動人員較多的地區;重點時段包括長歷時降雨、短時局地強降雨、旱澇急轉和半夜大雨等。
二是加強會商研判和監測預警,突出臨災預警,強化預警指向性,落實直達基層防災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加強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落實應急預案行動措施,指導相關地區做好雨前雨中和雨后排查巡查,提前做好人員撤離預案,預置技術力量和技術裝備。協助地方政府關鍵時刻果斷撤離轉移危險地帶群眾,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
三是持續關注臺風海洋災害發展形勢,開展加密觀測,提前研判會商,滾動發布預警報信息,及時派出工作組指導開展災害防御工作。
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243起,發生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地質災害26起,造成5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26794萬元;今年1—7月,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32起,避免了1606人的可能因災傷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