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理想的大學是所有學生的心愿,能夠到更高的學府去追隨自己的夢想,這種幸福和期待讓學生無比憧憬大學生活,而家長也會為孩子的成功感到驕傲和自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也并非所有家長都愿意如孩子所想,他們始終無法擺脫自己陳舊的思想,總是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去安排學生的人生,甚至會以“為你好”為由掐斷學生夢想的翅膀。
眼瞅著秋季學期即將到來,準大一新生和家長都在為入學做著準備,滿心歡喜和激動地等待入學的日子,但是重慶17歲女孩卻在入學前11天遇到了讓自己崩潰的事情,而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的母親,整件事讓人們看得感同身受甚至有些窒息。
為阻止女兒念中戲,母親帶著通知書“跑路”,窒息的母愛讓人唏噓
送孩子上大學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并非所有家長都這么想,重慶一名17歲女孩,憑本事考上了自己喜歡的中戲教育專業,臨近開學卻被家長來了一個“背刺”,整個人都崩潰了。
原來女孩馬上就要到中戲報到了,在收拾入學所需物品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錄取通知書、學費銀行卡、手機以及其他重要資料都不見了,而與這些資料一同“跑路”的還有自己的母親。
媽媽甚至還給她留下一個“對不起”的字條,看到這個字條女孩就意識到不對勁,馬上和媽媽聯系,但始終都未得到回復,眼瞅著就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了,結果母親卻迎頭來了一擊,換了誰都會很難接受。
而她的媽媽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因為自己填報的志愿和母親的想法背道而馳,媽媽一直希望她報考定向師范生,畢業后直接回重慶當老師,這樣安穩還能留在自己的身邊。
但是女孩卻并不愿意按照母親規劃好的道路走,就偷偷修改了自己的高考志愿,填報了自己向往的高校和專業,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家長才知道她自作主張了,因此產生了矛盾。
在母親的認知里中戲就是培養演員的地方,以后工作不夠穩定也不體面,否定了她的選擇,還揚言她要是去北京讀書,她就跟著去照顧工作,這種控制欲讓女兒感到痛苦。
而女孩的父親面對強硬的妻子也是無可奈何,最后女孩只能向學校招生辦求助,在得知詳情之后學校同意她直接入學,但是女孩的母親依舊失聯狀態,不知道何時才能接受現實。
或許女孩的母親也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掌控欲和窒息的母愛讓人無法接受,這么做只能讓女兒拼命想逃離,希望這位母親能夠自我反省,好好和孩子溝通解決。
家長想為學生規劃好一切,但也要懂得:愛是保駕護航而非囚禁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自認為經歷的人和事比學生多很多,也見證了很多的現實,所以就會盡全力保障孩子不被這些現實所困擾,為他們規劃好一切。
家長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現在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將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學生的培養上面,自然是不想讓他們多走彎路,這確實是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
但是家長也需要明白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并非家長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家長不能用自己的認知去束縛甚至是囚禁學生,那樣并非愛,反而是坑害,以后孩子過得好與不好都會留下很多遺憾,到時候家長就會落埋怨。
在筆者看來,真正的愛是保駕護航而非囚禁,家長要學會轉變思維,就算學生選擇的道路未來有很多的困難和挑戰,家長能做的就是給予支持和幫助,學會放手也是家長的必修課。
當學生的理想與自己的認知南轅北轍時,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面對?
時代不同,接觸到文化和社會風氣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和家長之間必然會有“代溝”,尤其是在人生選擇上面,學生的理想很難和家長想法不謀而合,因此就出現認知上的矛盾沖突。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一意孤行,要學會打破固有認知,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解學生選擇背后的利弊,然后客觀理性地和學生去交流,如果無法改變學生想法,那么就尊重和理解學生的選擇。
在整個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做出過激的事情或說出傷人心的話,雙方保持良好的溝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說到底還是家長思維要轉變,學會放手讓學生成長,而不是總想著“以己度人”。
【筆者有話說】女孩憑本事考上了中戲,母親就因為孩子未滿足自己的想法,選擇如此極端的做法,屬實讓人難以接受,雖然結果是好的,但是也希望母女雙方能坐下來好好聊聊,解開心結,或許母親也是出于好心,但也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成長并學會放手,不要總是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身上,那樣只能讓孩子的路越走越窄。
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位母親的做法?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