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青春界碑·國土邊防”實踐團隊師生走進邊疆——
邊關巡邏路上的青春對話
■李笑琪 黃 超
(資料圖)
清華學子在巡邏路的界碑前留影。鄭康寧 攝
“到祖國邊疆去,去走巡邏路,去站崗執勤,去聽戍邊故事,去感悟‘清澈的愛’……”前段時間,清華大學武裝部組織在校大學生來到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和新疆阿勒泰軍分區,聯合開展“青春界碑·國土邊防”主題實踐活動。
這天一大早,帶著印有水木清華標志的禮物,師生和武警戰士驅車4個多小時,來到有著“蚊蟲王國”之稱的北灣邊防連,拉開了這次活動的序幕。
北灣邊防連地處中哈邊境,位于額爾齊斯河畔。這里林木蔭密,池沼遍布,蚊蟲瘋長,是世界四大“蚊蟲王國”之一。
“點著牛糞練體能,燒著艾草蹲茅坑;蚊帳里面開會議,夏季執勤穿厚衣……”聽著指導員杜鈺倫的介紹,看著連隊收集制作的數十種蚊蟲標本,同學們紛紛請纓,要和戰士們一起去巡邏。
“不走一趟邊防路,又怎知官兵守防之苦?”見大家態度堅定,杜鈺倫按相關程序批準了他們的申請。
穿防蚊服,噴防蚊液,提醒注意事項,一行人向39號界碑進發。
第一次穿防蚊服,大家一開始還對這種特制的厚厚“盔甲”有點新鮮感。可剛踏上巡邏路,同學們就被密不透風的防蚊服悶出一身汗。
即便從頭“武裝”到腳,可只要稍不注意,蚊蟲就會從衣服連接處的縫隙鉆進來。清華學子孫宜林的腳踝上被叮了一圈包。中士夏林經過灌木叢時,衣服不慎被樹枝刮開,露在外面的皮膚被蚊蟲叮腫了。
高溫、蚊蟲,草叢、灌木,界河、界碑。在祖國神圣的邊防線上,這支由邊防戰士、清華學子和武警官兵組成的巡邏隊伍一路前行。
不同的青春,同樣的家國情懷。孫宜林說,邊防連隊的建設與發展,官兵的熱情和質樸,給他留下了深刻記憶。他要更加努力學習,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清華學子與武警官兵在“軍武哨所”前留影。鄭康寧 攝
“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后頭,界河邊上種莊稼,邊境線上牧羊牛。”離開北灣后,一行人來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185團“軍武哨所”。這是以護邊員馬軍武名字命名的民兵哨所。
這個依河而建的小院,如果不是眼前屋頂上有醒目的“軍武哨所”四個大字,和旁邊一新一舊兩座瞭望塔,很難有人會把這座簡單樸素、普普通通的房子,與神圣的哨所聯系在一起。
馬軍武不巧外出開會,只有他愛人張正美在家。她將大家領進哨所展廳,講述了軍民界河抗洪,守護55.5平方公里國土的故事。
“邊防總要有人來守,界河總要有人看。這里是祖國的領土,這里就是家。”夫妻倆以哨所為家,36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為國戍邊的事跡,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個人。
換上迷彩服參加軍事訓練,與哨兵同站一班崗,觀摩特戰武器裝備展示,上一堂國防科技課,與官兵一起過集體生日……走進武警營區,清華學子與官兵進行青春對話。在活動中,清華大二學生李明洋堅定了去火熱軍營實現青春夢想的決心。
“心系祖國、志存高遠。”上等兵彭強收獲了清華學子孫宜林、麥浪的友誼,結成了學習互助對子。他深有感觸地說,雖然大家的崗位不一樣,經歷不一樣,但所有人的青春都是愛國的青春、奮斗的青春、奉獻的青春。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清華大學武裝部高成耀老師介紹說,他們組織清華學子走邊疆、進軍營,就是要身臨其境地感受邊防軍人的無私奉獻和濃厚的家國情懷,引導青年學子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以中國青年的朝氣銳氣,在衛國戍邊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讓自己的熱血青春在愛國奉獻中閃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