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海1058處優秀歷史建筑中,北歐風格并不多見。矗立在陜西北路延安中路路口的馬勒別墅,作為北歐風格的典型代表作,豐富了上海“萬國建筑博覽會”稱號的內涵。今天(16日),由上海靜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上海史專家薛理勇共同編寫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陜西北路(西摩路)畫傳》一書正式發布。該書歷時2年半編寫,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以陜西北路優秀歷史建筑為主線,輔以歷史資料和新舊圖片,生動敘述了建筑及其主人、寓居者的紛呈故事,展現了上海近代史豐富而多元的面貌。陜西北路于1914年建成時名為西摩路,有“一條西摩路,半部近代史”的說法。歷史變遷中,這里云集大量名人舊居、典型風格建筑、革命遺跡等,千余米長的馬路上名人舊居、老街古店交相輝映,馬勒別墅、榮宗敬舊居、宋家老宅、西摩會堂等優秀歷史建筑次第靜立,是展現海派文化的代表性路段,也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之一,陜西北路(新閘路-巨鹿路段)于10年前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多年來,針對陜西北路的保護修繕、文化開發一直在持續,據靜投集團介紹,為系統性推進保護性開發開放工作,項目團隊赴多地開展考察形成工作方案,并邀請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相關專家編制開發規劃,更在文化傳承上下功夫,這本《畫傳》正是成果之一。薛理勇說,著一本《畫傳》也在為城市更新發揮作用。以新書發布地鴻印里為例,前身是上海三大名園之一——徐園舊址,因園中主建筑鑒亭大廳鴻印軒而得名,靜投集團在開發這一地塊時,保留超6000平方米的歷史保護建筑,也對完整街坊納入整體規劃。
歷史傳承,往事留痕,也是《畫傳》編纂目的所在。“留痕不是對歷史的簡單重復,而是更新,陜西北路在更新改造后,將承載起更豐富的商業文化活動及內涵,使人們感受到這條馬路的厚重意義。”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