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PO是否全面收緊一事備受市場關注。
繼“ 吃穿住”行業IPO收緊、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暫停受理的“小作文”瘋傳之后,今年7月份滬深交易所IPO零受理的現象也牽動市場神經。
多位中介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7月份屬IPO申報淡季,受理數量減少也屬正常,但在實操中感覺現在各個板塊的IPO申報比較難獲得受理,IPO門檻有所提高。當然也有投行人士表示,尚未收到官方指導信息。
(資料圖)
7月份IPO零受理,門檻提高?
滬深交易所IPO的最新受理日期停留在6月30日,7月份以來至8月3日,新增受理的IPO數量為零。A股市場同期僅北交所有1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獲得受理。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因為財報有效期的關系,每年6月份是IPO申報高峰期,進入到7月份申報數則會大幅減少。
以歷年的情況來看,2022年7月、2021年7月A股注冊制板塊受理數分別為2家(科創板和創業板各1家)、3家(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各1家)。
有一位IPO律師告訴第一財經,現在各個板塊的IPO申報都比較難獲得受理,IPO的門檻有所提高。
“根據手上項目得到的信息是,主板方面報告期平均收入低于5億元的企業不受理;科創板選擇第五套標準的IPO申報也不受理,特別是連續虧損的企業IPO申報不受理;創業板基本上平均凈利潤在5000萬元左右才有可能去上。”上述IPO律師稱。
對于近期市場傳聞的滬深板塊涉及“吃穿住”的在審擬IPO企業基本會被勸退(除非行業龍頭)、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暫停受理,也有投行高管告訴記者,實踐中確實存在上述情況,“規模小的傳統企業、不盈利的科技型企業,上市都存有難度”。
就IPO門檻提高的原因而言,上述IPO律師認為,一方面是審核資源比較緊張;另一方面經濟大環境不佳,審核趨謹慎,普遍企業抗壓能力也不如以前。上述投行高管也認為,一大原因是市場低迷,承受能力偏弱。
但也有上海的投行人士稱,關于IPO收緊,暫未收到官方指導信息。
上會數同比大降
在部分中介機構人士感知IPO門檻有所提高的同時,IPO審核情況又是怎樣的?
根據Wind數據,今年7月份共有25家IPO企業上會,22家通過,過會率為88%。2021年7月、2022年7月的上會數量分別為47家、49家,過會率分別為85%、96%。
以此來看,今年7月份的上會數分別較2021年7月份、2022年7月份減少47%、49%。過會率則高于2021年7月份的過會率,低于2022年7月份的過會率。
從今年上半年情況來看,1月份~6月份,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34家、12家、56家、21家、30家、54家,過會率分別為76%、100%、84%、81%、80%、91%。
今年上半年整體上會207家,過會率為85%。2021年、2022年同期上會數分別為246家、263家,過會率為89%、87%。也就是說近三年的上半年過會率呈逐年下降狀態。
上述IPO律師分析稱,一方面感覺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的頻次有所增加,這讓在審企業面臨較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審核方面確實會考慮板塊定位問題,不排除在審核期間會被勸退。在審核階段,有些則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IPO企業撤單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根據Wind數據,自2019年7月23日至2023年8月3日期間,A股有445家IPO企業因為撤回材料而終止審核。其中,2023年以來至8月3日,有127家企業撤回IPO申請,2022年同期有104家撤回申請;2021年同期有74家撤回申請。
有機構人士認為,今年撤單數較多與全面注冊制實施有關,各個板塊定位更為明晰,上市的時間也均具有可預期性,通過上市時間進行套利的情況得到避免,企業可以選擇更為適合的板塊申請上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