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處俯瞰,綠油油的稻田像一塊塊翡翠鑲嵌在大山上。走進田間,嘩啦啦的山泉水隨著管網不斷流入,滋養著秧苗和稻下魚兒。走進貴州織金縣牛場鎮后壩村,千畝示范水田內生機勃勃,惹人注目。
【資料圖】
“我們主要采用‘稻魚共生’模式,打造特色生態農業?!迸鲦偢辨傞L郭正軍說,2020年開始,后壩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探索“稻+魚”產業,帶動村民種植優質水稻,發展養魚,實現一田多用增加效益。
貴州織金縣牛場鎮后壩村發展千畝“稻魚共生”產業。新華社記者李凡 攝
后壩村村委會副主任龔榮舉說,后壩村擁有豐富的田地資源,許多老百姓多年來靠種水稻為生。不過受當地水利設施薄弱、山地條件影響,一些地方要么是“爛田”一直放不干水,要么是“旱田”沒有水,村民種植農作物的積極性并不高,甚至還有部分田地撂荒。
近年來,隨著織金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推廣,后壩村投入900余萬元用于建設生態溝渠、機耕道以及配套輸配電設備等設施,為村里發展高效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后壩村村干部幾經外出考察,最終選擇發展“稻+魚”為主的種植養殖產業:即發展市場價格較高的紅米種植,同時在田里養殖生態鯉魚,實現生態循環種養。“魚在田里吃了雜草和有關害蟲和微生物,長得肥壯,魚的糞便成為稻谷的肥料,實現了稻田微生物的平衡?!饼彉s舉介紹,現在“稻+魚”產業一畝地里能產700斤左右的紅米,能收80斤左右的生態魚,加上冬春輪作油菜,每畝地可多增收5000元左右。同時,后壩村還利用“稻田風光”建設鄉村旅游產業,帶動當地紅米、生態魚的銷售以及農家樂和特色民宿的打造。
貴州織金縣牛場鎮后壩村投用綠色防控殺蟲燈,以減少稻田蟲害的發生。新華社記者李凡 攝
后壩村村民宋乃明說,他家有水田4畝左右,之前種植普通水稻,一年只能掙3000元左右?!鞍l展‘稻+魚’養殖加上輪作油菜,每年田土里的收入在2.5萬元左右。”宋乃明說。
織金縣后壩村“稻魚共生”產業的打造,是貴州省發展特色生態農業、助農增收的生動典型?!鞍松揭凰环痔铩?,近年來,以山地地形為主的貴州省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生態和農業產業良性循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既留“顏值”又增“產值”。
優化育種育苗、帶動村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成為貴州打造特色生態農業的一大亮點。在貴陽市花溪區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馬場村,貴州力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近300個大豆、玉米、辣椒品種在這里試驗種植?!肮就ㄟ^研制選育優良的糧食、果蔬品種,發展種業,每年帶動農村地區種植山地特色農作物近100萬畝?!痹摴究偨浝硗蹰_猛說。
王開猛介紹,公司從2007年成立以來,重點攻克雜交蠶豆品種的研發,并通過示范帶動種植“蠶豆+水稻”“蠶豆+辣椒”等模式,幫助改善農村種植土壤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蠶豆一般用于解決冬季閑置土地的利用,蠶豆的根系能起到固氮作用,為次年種植其他農作物改善了土壤肥力,減少三分之一左右的農用化肥使用?!蓖蹰_猛補充說。
貴州力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種業創新中心。新華社記者李凡 攝
貴陽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貴陽市和貴安新區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優種”為核心,圍繞糧油、蔬菜、食用菌等7個方面,已培育種業企業達52家,助力當地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產業,不斷激發鄉村產業新活力。
《貴州省“十四五”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貴州將繼續聚焦山地特色農業,重點發展茶葉、食用菌、蔬菜、特色林業等12大特色優勢產業,其中,推動貴州全省茶葉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蔬菜產業綜合產值達1500億元以上。同時,貴州將通過創新發展循環農業、綠色有機農業等方式培育生態型農業,繼續加強山地特色農業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記者李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