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研究和評論的角度,總結和評判新時代十年滬產電視劇取得的成果,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把一個門類的文藝創作,放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內,進行一次總體性觀察、分析和研究,是一種科學思維方式,也是文藝批評的一個重要方法,更是一種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范式。總體性視野下的影視評論,在當下新媒體批評盛行的時代,在即興式、零散式、碎片式、網紅式批評無處不在的評論環境下,更應該得到加強。它可以對一個時期以來,文藝創作中呈現出的一些總體性特征、傾向、思潮、風格、手法等等作出宏觀評判,以便從文藝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總結文藝成果,指導今后創作。
面對新時代十年滬產電視這50多部代表作品,我們既可以看到上海十年來電視劇創作發展的整體風貌,也可以見證滬產電視劇十年的發展步伐和所取得的成績;既可以品味滬產電視劇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又可以領略最具典型意義的當下都市生活景觀;既可以體察“滬上人家”的情緒心態與人生況味,更可以從中洞察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軌跡。
十年來滬產電視劇創作的第一個特點,是題材的豐富性和風格手法的多樣化。
(相關資料圖)
與全國電視劇的整體風貌相一致的是,在十年來滬產電視劇的篇目中,現實題材是數量最多和最亮眼的題材類型。這類作品,占據了滬產電視劇的近一半的數量。其中既有以開闊的歷史視野和典型人物的命運來呈現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歷程的作品如《大江大河》《風吹半夏》《大博弈》《突圍》等,更有以都市百姓生活為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尋常人家的生活故事。這兩類現實題材作品,反映出滬產現實題材劇所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它所具有的歷史意識和時代意識,一個是它所具有的“人民性特征”。從風格手法上看,前者有貫穿作品的時代風云氣象,后者則有細膩感人的當下現實生活中的紅塵煙火。
在建立起以現實題材為主干的同時,滬產電視劇十年來在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折射出海派文化的開放包容和多姿多彩:婚戀、情感、職場、家庭、英模、抗疫、海外追逃、援非醫療、古裝玄幻、歷史傳奇、年代紀事、革命歷史、科幻奇觀等等,這些多樣化的題材和類型,構成了滬產電視劇內容的豐富性和風格手法的多樣性。
滬產電視劇創作十年來的第二個特點,是對當下都市生活題材的深度開掘,對都市生活景觀的精準呈現和對都市人生存狀態的細膩描摹。
都市劇是近十年來現實題材創作較為熱門的題材類型。在這個題材領域,滬產電視劇為此貢獻出了不少精品之作。這些作品代表了當下中國都市劇創作的內容特點和品質特征,以強烈的都市氣息傳遞出濃厚的社會情緒和對生活的價值認知。
以家庭、職場、婚戀、教育、住房等民生話題為切入點,寫出當下都市人的生存狀態、情感需求、人際關系和人生選擇,是滬產都市題材劇的敘事重點:《小歡喜》《小別離》《小舍得》《小敏家》《心居》《安家》等,可以說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之作。這類作品,精準地捕捉到了都市人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有焦慮,有期盼,有努力,有獲得,有糾結,有釋然……既有尋常生活中柴米油鹽構成的世俗歡樂,也有因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等熱點話題所帶來的內心焦慮與困惑。生活的煩惱與努力后的獲得感,讓滬上人家的日常生活,呈現出了活色生香的質感,也讓觀眾清晰地體察到了在大都市萬象紛繁的背景下,生活的涓涓細流是怎樣日夜奔騰不息。滬產電視劇中細膩的寫實風格與都市生活情調的暈染,讓這類作品在中國現實題材創作中,展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與生活劇同樣具有鮮明滬產劇個性的作品,是滬產電視劇中的女性題材劇,其中,《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可以說是其代表作。以女性的年齡、職場、婚戀、閨情、家庭為敘事主線,探討當下都市女性面臨的種種人生選擇,把嚴肅的人生思考,融入女性意識和日常細致的生活細節和微妙的情感狀態之中來表達,這是滬產女性題材劇最為擅長的內容和風格特色。劇中的現代城市氣息和生活的時尚感,與人物內心的傳統與現代觀念的交織與碰撞,讓滬產女性題材劇帶有了一種獨特的表現生活的角度和思考生活的深度。
十年來滬產電視劇創作上的第三個特點是既立足于上海又面向全國,體現出上海文化的豐富性、包容性和開放性。
新時代十年滬產電視劇的成就與收獲,既有立足于上海特色的題材創作,更有面向全國的視野和追求。革命歷史題材劇《破曉東方》《光榮與夢想》《特赦1959》、年代劇《老酒館》《老中醫》、反腐劇《獵狐》、援非醫療劇《埃博拉前線》、歷史傳奇劇《夢華錄》、軍旅劇《特戰榮耀》、冬奧劇《超越》、英模劇《功勛》、抗疫題材劇《在一起》、古裝劇《慶余年》,以及取材于名著的《人生之路》等等一大批作品,既是新時代十年滬產電視劇的豐碩成果,也代表了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發展的突出成就和整體質量的提升,它們為中國電視劇贏得了良好的聲望和口碑。特別是在創新性表達上,這批作品也在努力突破固有題材和類型藩籬,為中國電視劇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創新動力。比如被稱為是中國科幻劇開山之作的《三體》、大膽采用雙時空敘事來講述數學天才人生故事的《天才基本法》等,都顯示出滬產電視劇在題材和手法上努力追求創新的勇氣和功力。
當然,在盤點滬產電視劇創作成績與收獲的同時,也還想對今后滬產電視劇創作寄予兩點希望:一是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具有國際交往頻繁、中西文化交融的特點,但在國際化題材的創作中,目前還鮮有成功的作品;二是上海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題材資源豐富,但以金融領域為題材的作品,也顯得有些薄弱。這不僅是滬產劇的“缺憾”,也是近年來全國電視劇在題材上還需要填補的“空白”。這兩類題材,都屬于“高端性”創作,希望上海電視劇創作界,能夠發揮出自身優勢,對此予以關注。
作者:李京盛(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
編輯:范昕
策劃:邵嶺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