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睡眠,估計大多數人都想“說睡就睡”!但這種睡眠是不是都好呢?
其實不一定,這種“說睡就睡”“倒頭便睡”的“秒睡”狀態,很有可能是一種叫作“發作性睡病”的罕見病!這是種什么樣的疾病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
發作性睡病是什么?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發作性睡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2 版)》介紹,發作性睡病的主要癥狀為白天過度嗜睡、睡眠幻覺等,主要臨床表現為日間過度嗜睡(EDS)、猝倒、入睡前幻覺、睡眠癱瘓、夜間睡眠紊亂。臨床研究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具備以上所有的癥狀。
通俗講,發作性睡病患者是白天說睡就睡,甚至前一秒還正常,后一秒突然暈倒。但一到夜晚,反而每隔 15~30 分鐘就會醒一次,睡眠質量反而不如正常人。
肥胖在發作性睡眠患者當中也是比較常見的癥狀之一,患者還可能會伴有焦慮、抑郁癥狀,大約五分之一可能會出現社交恐懼癥。50% 的患者存在明顯的不同于嗜睡的一種嚴重疲勞。
了解到這些,既然“想睡就睡”不一定是好的睡眠,那好的睡眠到底怎么來判斷呢?
02
什么樣的睡眠
才能被稱為是“好的睡眠”?
一般來說好的睡眠往往是有完整的睡眠周期。睡眠是周期性的、動態變化的一個完整睡眠周期,包含占比 20% 的“快速眼動睡眠(REM)”和占比 80% 的“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
國際睡眠醫學學會將睡眠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約 80~100 分鐘。過短的睡眠時間會破壞睡眠周期的完整性,進而影響睡眠質量。因此,保證睡眠時間,是提高睡眠質量的有效手段。
當然,平時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 5 條來判斷是不是“好的睡眠”。
1.入睡時間是否超過 30 分鐘,每天能否有 6~9 小時的睡眠時間
一般情況下,在 30 分鐘內可以睡著基本是正常的快速入睡。如果幾分鐘就入睡了,有可能是太累了,也有可能是發作性睡病等。但如果超過 1 個小時還沒有入睡的,有可能是太多的煩心事情,引起心理焦慮,入睡慢或者失眠等。同時,每天可以有 6~9 小時的睡眠時間。
2.做夢是否沒完沒了
正常人都會做夢,但基本上都不是噩夢,甚至大部分夢的內容都會被忘記,只能偶爾能記住個別。做夢的過程中一般也不會驚醒,偶爾驚醒幾次也屬于正常。
但如果自我感覺從入睡到清晨起床都是在做夢,而且經常性地做噩夢,或者在睡覺的過程中,因為做夢而驚醒,導致再想入睡就很困難,這種表現就意味著睡眠質量不好。
3.早晨能否幾分鐘內起床
有些人早上醒來了,有賴床的習慣,不愿意起床,想在床上多休息一會,總是感覺沒有睡飽,而且起來了,精神狀態不好,總覺得還是疲乏,這意味著睡眠質量不高。
而那些醒來之后,能夠幾分鐘之內起床,并且感覺全身輕松,精神狀態良好,這種一般是高質量睡眠。
4.工作效率是否良好
睡眠質量的不好,會直接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效率。第二天白天工作的時候非常精神,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沒有困意,那就證明睡眠質量很好。
反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中丟三落四的,總是昏昏沉沉,那可能是睡眠質量不好。
5.半夜是否經常易醒
一般情況下,睡前沒有飲水過多、沒有其他疾病的情況下,睡眠質量高的人基本會一覺到天亮,半夜不會被外界輕微嘈雜聲吵醒,不會被噩夢驚醒。
反之,外面一點的風吹草動,都容易察覺或者被吵醒,這種睡眠質量就不太好,基本是淺睡眠多。
以上講的基本是自我主觀評價,還有其他評價,比如去醫院做多導睡眠監測進行客觀評價和量表評價等評價方式。
03
想要獲得健康睡眠
注意這9點
如果大家通過評價,發現自己的睡眠質量確實不高。這里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以下這9種方法來改善自己的睡眠:
1.睡覺前1小時放下手中的工作,不要做也不要想。關掉手機、電視和電腦,眼睛看太多的屏幕會疲勞和敏感,因而使我們難以入睡;
2.睡覺前不要喝咖啡、吸煙、喝酒、吃安眠藥、油炸食品,這些會不同程度地使人興奮和影響睡眠。如果你真的需要喝點東西,那就選擇白開水或牛奶;
3.沖個澡,根據季節調整水的溫度。沐浴完,整個人就會放松下來,會提高睡眠質量;
4.有條件的可以把室溫調到人體適宜的溫度,一般是 23~26 攝氏度;
5.控制睡眠時間,保證有效睡眠。每天不低于 6 小時,不高于 9 小時;
6.聽輕音樂。輕音樂可以幫助人舒緩,更容易入睡;
7.練習深呼吸,慢慢擴張你的胸腔,吸入空氣,然后憋氣一會,然后再慢慢地讓空氣呼出。重復五六次,你會感覺很放松,可以幫助睡眠;
8.如果躺在床上一個小時(很長時間)也睡不著的,那可能是因為你太想睡著了,導致你太緊張反而無法睡著。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起床,在房間里走上兩圈,舒展一會兒再躺在床上睡覺;
9.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獲得健康睡眠,比如合理使用褪黑素、采用光照療法等。
總之,睡眠質量對于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睡眠是健康之源,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起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