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集團再次掛牌轉讓其持有北部灣財險的全部股權
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信息顯示,武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集團”)再次掛牌轉讓其持有北部灣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部灣財險”)的全部股份,轉讓底價為萬元,較第一次轉讓底價打九折。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部灣財險共有三位股東對外質押其持有的股份,合計質押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36%。
【資料圖】
在股權轉讓、質押背后,北部灣財險已連續兩年陷入虧損,2021-2022年,北部灣財險的凈利潤分別為-億元、-1億元,今年一季度,北部灣財險凈利潤為-億元。此外,記者注意到,北部灣財險的綜合成本率亦多季度超過100%。對于險企而言,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則意味著承保虧損。
股權再遭轉讓
2011年,原保監會核準同意由廣西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鋼集團、廣東鴻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發投資”)等12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北部灣財險,注冊資本為6億元。其中,武鋼集團的持股數量及比例分別為3000萬股、2%。
2022年末,武鋼集團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持有北部灣財險的全部股份,轉讓底價約為萬元。今年5月,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公告稱,經武鋼集團申請,鑒于未征集到意向受讓方,決定終結北部灣財險此次股權轉讓項目。近期,武鋼集團再次掛牌轉讓該筆股份,轉讓底價為萬元,較第一次轉讓底價打九折。
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振輝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武鋼集團作為國資股東,意欲出清北部灣財險股權的舉動,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回歸主業,武鋼集團的主營業務是鋼鐵制造,與保險業務沒有明顯的協同效應,出清保險股權可能是為了聚焦主業發展,優化資產結構和資源配置;二是止損退出,近年來,北部灣財險經營業績不佳,連續虧損,償付能力下降,面臨增資擴股和發債補血的壓力,武鋼集團可能認為持有該公司股權的收益風險比不高,選擇及時撤離保險市場;三是變現套現,武鋼集團或存在資金需求或負債壓力,通過出清保險股權可獲得一定的現金流入,改善財務狀況。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記者,“武鋼集團作為國資股東,在被投資險企連續虧損且扭虧無望、增資不順的情況下意欲出清北部灣財險股權的舉動,亦是旨在盤活有效資產存量和出于國資增值保值目的必然舉措。”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北部灣財險無法完成增資擴股,對公司規模擴大產生影響,使得股東意欲出清股權離場。隨著業績波動明顯、經營難度加大,北部灣財險的股權吸引力也隨之下降。若此次股權轉讓交易落地,武鋼集團將退出北部灣財險股東之列。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部灣財險的第一大股東鴻發投資、第五大股東廣西長江天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投資”)、第六大股東廣西平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鋁集團”)分別質押其持有北部灣財險的3億股、億股、億股份,合計質押比例占北部灣財險總股本的36%。
企查查官網顯示,天成投資已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其中,天成投資的被執行總金額為萬元。北部灣財險的第十大股東廣西百色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為億元。此外,平鋁集團亦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北部灣財險股東出清股權及質押行為,可能與北部灣財險的自身經營情況有一定關系。近兩年,北部灣財險由盈轉虧,連續出現凈虧損,主要原因可能是其核心業務車險受到車險綜合改革和市場競爭的影響,費用率與賠付率較高;同時其非車險業務亦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和盈利能力。北部灣財險尋求增資擴股以及發債補血,但并未能順利落地,主要原因可能與其股東結構不穩定,部分股東存在資金困難或轉讓意愿,難以提供有效的增資支持有關;同時其股權價值下降,難以吸引新的投資者”,陳振輝進一步補充分析道。
綜合成本率高企
2022年,北部灣財險保費收入前五位的險種分別為機動車輛險、農業保險、健康險、意外傷害險、責任險,承保利潤分別為-萬元、-萬元、-萬元、-萬元、萬元。2021年,北部灣財險保費收入前五位的險種分別為機動車輛險、農業保險、意外傷害險、責任險、健康險,承保利潤分別為-2469萬元、9858萬元、-17775萬元、-5665萬元、-4979萬元。近兩年,北部灣財險保費收入前五大險種多出現虧損,均僅有一類險種未出現承保虧損。
綜合成本率是衡量產險盈利能力強弱的主要標準,綜合成本率越低反映產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對于險企而言,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則意味著承保虧損。2022年一至四季度,北部灣財險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今年一季度,北部灣財險該項指標為%。可見,北部灣財險的綜合成本率已連續五個季度超過100%。
據悉,車險業務系容易出現承保虧損的業務。據年報信息披露,2020-2022年,北部灣財險的保費收入居首位的險種均為機動車輛險,車險保費收入占保險業務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可見北部灣財險亦在壓降車險業務比重。
今年6月1日起,原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落地。《通知》進一步擴大財險公司定價自主權,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擴大至[,],亦被業內稱為“車險二次綜改”。今年一季度,北部灣財險的車險車均保費為元,較上季度末下降元。
經營業績方面,2020-2022年,北部灣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億元、億元、3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億元、-億元、-1億元。今年一季度,北部灣財險的上述兩項指標分別為億元、-億元。
針對北部灣股權轉讓以及綜合成本率等相關問題,記者致函北部灣財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中科財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責任編輯:宋源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