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1+1>2 原本發展墊底的廣東汕尾如何實現增速領跑
地處粵東沿海邊陲的汕尾,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在廣東21個地市中排名一度墊底。最近幾年,廣東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汕尾也開始思考,如何挖掘自己的資源優勢與珠三角深度協作,重塑產業格局。這里正在發生著什么樣的新變化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汕尾的深汕合作拓展區建設指揮部,記者正趕上一個來自深圳的規劃小組剛剛到達。小組有30多名成員,他們計劃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對深汕合作拓展區的前期調研。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李啟軍:8點鐘(從深圳)出發,到這里10點過一點。
記者:來的路上有什么感受?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李啟軍:目前來看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還是讓我們會覺得有一點距離。深汕高鐵、廣汕高鐵開通了之后,大概就是45分鐘到一個小時,一下子就變成通勤的感覺。
汕尾距離廣州280多公里,到深圳不到200公里,目前土地開發利用強度只有9%,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讓記者更感興趣的是,雖然深汕合作拓展區位于汕尾行政轄區內,但是規劃建設、產業招商以及運營管理都將由深圳主導,汕尾主要負責提供合作拓展區的土地空間、生活配套和社會服務,創造出的產值和稅收雙方共享。
汕尾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黃志堅:對深圳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汕尾這種區位優勢、自然環境優勢;對汕尾而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產業園“借梯登高”,借勢發力,優勢互補,讓我們把“特區”搬進我們家里面。
按照初步規劃,深汕合作拓展區將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和電子信息以及裝備制造業。為此,深圳規劃團隊和汕尾多個政府部門進行了對接。為了摸清拓展區內已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家底,規劃團隊還頂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進行了實地踏勘。因為汕尾發展很快,去年的衛星地圖已經跟不上實際建設速度。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薛富智:圖上還是一塊空地,其實已經有一些建筑了。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規劃師 鄭金榮:我們也不是單純地做一個空間規劃,也不是單純地做一個工業園區,我們是要做一個產城融合的片區。我們要關注生產生活還有生態,所有的要素我們都要盡量地在前期調研的過程中給它搜集,然后匯總,作為我們規劃的一個底圖,這樣做出來的規劃可能才可以跟我們現狀,跟我們這些發展對得上。
如果說繪制規劃是為了和特區的產業硬件對接,那么對標特區,打造同樣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真正做到軟件連通。在汕尾市政務服務中心,記者留意到,這里的辦事柜臺高度只有一米多一點,比很多地方的柜臺都要矮上不少。
汕尾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 林博府:我們新設計這塊,是按照企業群眾市民辦事跟窗口人員平起平坐的理念來打造,讓企業群眾辦事坐得比較舒服,指引和交流更加方便。
不光是改善辦事體驗,去年以來,汕尾參照深圳特區等地的經驗做法,對全市19個重點領域提出153項改革舉措,優化審批流程,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打造真正讓企業“零跑動”的店小二式服務。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粵東區域總經理 魏冠龍:就半天,我的公司注冊就完成了。同時下半天,我就把項目備案也完成了。
汕尾與珠三角 從單向幫扶到“雙向奔赴”
作為欠發達地區,汕尾的發展離不開珠三角的輻射和帶動,在這一輪對口合作中,汕尾主動思考如何錯位發展,從而實現優勢互補,產業共興。
這是一場特別的工作交接會,作為新老兩任指揮長,葉健德和戴斌選擇在汕尾的一個新興產業園區里,邊調研企業邊完成交接。記者留意到,新指揮長的職務中,多了協作兩個字。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原指揮長 葉健德:過去的幫扶我們可能在一些民生項目,就像醫院、學校,包括一些道路設施都做了一些工作。那么接下來這些工作還是要做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轉入協作。
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尾指揮部指揮長 戴斌:我想下一步應該在深圳和汕尾的深入合作、互利互贏的基礎上,在產業的有序轉移、園區的共建共治共享這一方面,為兩地的高質量發展和協調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從幫扶到幫扶協作,兩字之差的背后,折射的是合作思路與模式的大變化。汕尾擁有廣東第二長海岸線,擁有世界級優良風場和多個岸線碼頭的自然資源,又趕上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風口。汕尾抓住機遇,主動出擊,招引海工裝備和海上風電企業入駐。
汕尾市工信局局長 盧承恒:我們現在也作為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電力輸出基地,有很多產業需要綠(色)電(力),所以這方面也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需要一些綠電的企業就會主動來汕尾。
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廣核新能源來了,總部位于中山的明陽風電來了,目前,國內最大平價海上風電場已經在汕尾陸豐并網投運,每年可以生產清潔電力45億度。既壯大了本地裝備制造業,又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綠色能源動力,可謂一招下活滿盤棋。
汕尾市委書記 逯峰:以前我們提出的是“汕尾所需,深圳所能”,現在我們同樣也要考慮“深圳所需、汕尾所能”。我們把我們之前的單向幫扶,現在朝著高質量的一個雙向奔赴奔去,就是把我們的資源能力,拿出來和深圳共同謀求發展,共同在高質量發展這個賽道中間,走到一個新的站位。
在吸引珠三角產業有序向汕尾轉移的同時,汕尾還創新機制,鼓勵企業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生態。在深圳寸土寸金的南山區里,如今有一塊屬于汕尾的研發飛地——創新島。創新島啟動運營近兩年里,60多家汕尾企業在這里設立了技術創新中心。
廣東冠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濤:對我們人才的引進,包括信息的搜集,市場的開拓這一方面,給我們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入駐創新島,當時年產值只有800多萬(元),到現在能夠做到2000多萬(元)的一個營收。
增速領跑引關注 人才奔向海陸豐
今年一季度,汕尾經濟增長7%,在廣東21個地市中實現增速領跑。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再加上依山傍海的優美環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汕尾,奔向新時代的海陸豐。
到汕尾采訪調研沒多久,就聽說市科技局從深圳新招選了一位局長。放著好好的特區不待,為啥要到汕尾來,帶著點好奇,我們拜訪了這位新局長。
記者:這周已經算正式走馬上任了吧。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對,周一正式過來報道的。您看這是我剛領的會議記錄本,還有食堂辦的飯卡,已經吃過幾次飯了。
記者:飯菜口味怎么樣,還習慣嗎?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口味還習慣。我這個人就是什么口味我都能接受。
記者:您現在主要在做什么?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我這周是在了解我們局的基本情況。
宋巍今年41歲,來汕尾任職之前,曾在深圳工信部門工作多年,對產業規劃并不陌生,對于汕尾原有的科技基礎也有所了解。但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上任頭一周的走訪調研,還是有點出乎他意料。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把家底盤了一下,感覺汕尾的科技水平確實是還相對比較落后。
記者:合同交易額兩百萬在深圳是個什么水平?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在)深圳可能是一個街道或者一個社區的水平。
記者:看完之后會不會心里邊有很涼的感覺?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看完心涼倒不會,我們的基礎差正說明我們追趕的空間和進步的空間更大。
看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宋巍又馬不停蹄趕往企業調研。在和企業負責人詳細交流后,宋巍原本有點低落的情緒消失了。
汕尾市科技局局長 宋巍:一開始我看到我們的家底這么薄,我確實心里有點打鼓。但是我今天看到我們的企業家,我感覺到信心倍增。我們接下來重點要抓的一項工作,就是怎么樣把政府的科技資源更好地導入企業,為產業賦能。
和宋巍一樣,醫生陳超雄也是作為外來人才來到汕尾的。為了解決城鄉區域協調這個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廣東省把更多的產業和公共服務資源向粵東西北注入。去年,一個總投資16億元的高水平現代化醫院在汕尾落成,來自湖南的陳超雄作為“紅海揚帆計劃”人才引進到了汕尾,他在醫院所做的心內手術,也從過去每年平均300多臺增加到了1000多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圳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 陳超雄:大概就是去年的10月份,(醫院)就通過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一個建設目標。對我來說,我覺得也是運氣好,居然比自己想象的要發展得快。這種情況下,自己對自己要求就不一樣了,那我以后怎么樣匹配得上我是“國家隊”的一員,那我自己就要不斷地提高了。
區域協調發展正讓昔日的邊陲小城變身發展的熱土。今年前五個月,汕尾新增注冊企業近2萬家,同比增長了近10%。
汕尾天貿新能源科技公司工藝部工程師 嚴恒軍:這邊的人都很忙碌的那種感覺,我覺得大家懷著大大小小的夢想都在非常勤奮地工作。我不打算離開這個城市了,我跟這個城市一起成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