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豐村村委會的大院遠眺,蒼翠的山坡上,空心李掛滿枝頭,山谷間綠油油的水稻茁壯生長,三三兩兩的村民勞作其間。
(資料圖)
航拍貴州省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云豐村。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這一幅田園美景,見證著趙曉林兩年的付出。2021年4月,時任貴州省司法廳信息技術處副處長的趙曉林受組織選派,到貴州省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云豐村駐村,同時任省司法廳派駐沿河駐村工作隊副隊長。
群山環抱的云豐村下轄11個村民組,240多戶共1100多人。白墻黑瓦、通村公路、入戶自來水、滿格信號……到云豐村后,趙曉林通過走訪發現,得益于脫貧攻堅,村里的硬件設施已十分齊備。欣喜之余,他也很快發現了村里的發展瓶頸:年輕人不多、村民普遍內生動力不足。
航拍貴州省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云豐村。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針對現狀,趙曉林和村干部們請來附近在外奮斗多年、略有成就的村民,向大家講述創業歷程、國家政策,從內心深處激發村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通過長期思想引導,村民們的積極性普遍有了提高。曾經,41歲的羅東每年種兩三畝玉米、養幾只土雞,一年到頭只掙個生活費。如今,他從早到晚忙碌。最近,他忙著從村支書的果園里“偷師”學技術,從短視頻博主那里學習直播帶貨技巧。
解決了村民的思想問題,提高村民經濟收入難題就擺在趙曉林面前。云豐村作為典型的傳統農耕村落,資源稟賦差、產業單一,導致村民們收入一直不高。除外出務工外,絕大多數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全靠村里的800余畝空心李和500余畝水稻。
趙曉林在村內走訪。受訪者供圖
回想起走訪期間看到村民家的土雞、土豬、純天然蔬菜、臘肉等,趙曉林有了主意:將村民家零散的“土特產”集中起來,線下及線上同步推向市場。
說干就干。趙曉林積極聯系銷售市場,并打通“一碼貴州”“一碼游貴州”農產品線上銷售平臺,推動豆腐干、百合粉、糯米包子、紅苕粉、土雞蛋、土蜂蜜等農特產品紛紛走出大山。據統計,通過線下及線上平臺,村民共銷售剁椒5.4萬斤,銷售額10萬余元,推售洋芋3.26萬余斤,銷售額5萬余元。村里的山貨,走出去了。
鄉村要振興,村集體經濟也要壯大。對此,趙曉林決定發揮自然稟賦發展優質大米產業,壯大云豐村集體經濟。
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加持下,云豐村種出的空心李和水稻品質上乘,是村民們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空心李有縣里的統籌規劃,但水稻目前還是自產自銷。面對沒品牌、沒包裝、品質不穩定等瓶頸,趙曉林把云豐村的大米反復送到專業檢測機構做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檢驗,找到了鍺元素含量較高等突出優勢。
云豐村的大米加工小作坊。受訪者供圖
把優勢轉換為賣點。2022年,趙曉林將村集體合作社收購的水稻加工統一包裝后,以“黔云沿豐”的品牌銷售大米2萬余斤,為村民創收8萬余元。當前,村里的大米加工作坊已經建成,今年水稻豐收后,村里的優質大米產業計劃也將正式啟動。
“籌措啟動資金、購買設備、創建品牌、設計LOGO和包裝、申請生產許可證,這些事哪件都不簡單,都是他親力親為。”云豐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何朝貴對趙曉林的付出深有感觸:“沒有他,我們村的大米產業就開不了這么好的頭!”
趙曉林在查看大米加工設備工作情況。受訪者供圖
補齊短板、找準方向,履職盡責、勤勉務實……趙曉林的工作,換來了好口碑。駐村兩年,趙曉林連續2年被評為優秀。2023年6月8日,在貴州省駐村幫扶工作總結表彰暨動員部署會上,趙曉林作為全省優秀駐村工作隊員,在大會現場受到表彰。
今年6月,趙曉林的駐村任期結束。辦完了交接手續,和村民告別,趙曉林踏上了返程的車輛。透過車窗,他不時看向窗外的翠李、水稻。“建強了一支好隊伍、播種下一片好產業,村子越變越好,沒辜負組織信任和村民的期望。”他說。
來源 人民網
編輯 韋依
二審張婷
三審 閔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