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預期下,外資投行開始大幅裁員節流。
近期,外媒頻頻爆出多家外資投行在亞洲裁員的消息。包括但不限于瑞銀或將于7月開始對瑞信亞洲投行業務展開裁員;摩根大通6月20日在亞洲地區裁減約20個投資銀行職位;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四家華爾街投行,過去一個月在亞洲裁減了至少100個交易撮合職位,香港和內地的員工首當其沖。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華爾街幾家大型銀行今年裁員人數共計將超過1.1萬。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并購活動開始放緩,華爾街對今年投行業務利潤的期許落空。而美國Dealogic數據也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外資投行在中國內地的IPO份額已降至歷史新低。
(資料圖片)
外資投行亞洲裁員
不久前的6月12日,瑞銀集團如約完成對瑞信的收購,并預告會縮減瑞信投行業務。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瑞銀將會于7月開始在瑞信的亞洲投資銀行業務開展裁員,目前尚未知道裁員數量。
有消息稱,在亞太區內,瑞銀、瑞信在澳洲和中國的業務重疊度最高,故這兩地的瑞信投行家將大幅減少。瑞銀還計劃裁減瑞信的亞洲消費者和零售以及一般工業集團覆蓋團隊的大部分員工,但保留科技、媒體和電信團隊的大部分員工。
彭博近日亦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摩根大通于6月20日在亞洲地區進行了裁員,受影響的主要是消費者、醫療保健和私人資本市場等行業的助理和分析師級別的初級員工。更早幾天,高盛在亞洲裁減逾30個投行職位,花旗裁減逾20名投行員工(以初級銀行家為主)。
據消息人士爆料,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四家華爾街銀行,過去一個月在亞洲裁減了至少100個交易撮合職位,其中香港和內地的員工受到的打擊最大。
亞洲市場優勢不再
新股市場不比以往熱鬧,或許是外資投行如今接連在亞洲投行業務上裁員的重要原因。
彭博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亞太地區的股票發行量比前三個月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而宣布的并購活動下降了21%。
德勤中國6月2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也提到,截至今年上半年,內地市場約有174只新股融資2095億元人民幣,數量上較去年同期上升2.9%,但融資額則下降32.8%。
不過德勤也預測,在經濟及商業活動逐漸恢復、中央政府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及措施以及新股常態化發行的支持下,預測2023年A股市場將會錄得430只至510只新股,融資大約6200億至6990億元人民幣,高于2022年的424只新股,5868億元人民幣融資額。
另一個日漸明顯的趨勢是,外資投行在中資企業IPO業務中的份額正在持續萎縮。
美國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外資投行參與的中國內地IPO金額2.97億元,參與度已降至2009年有紀錄以來的新低——2009年40.8%,2019年近20%,2022年僅3.1%,而2023年以來只占1.2%。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4月-6月,已陸續有第四范式、科笛集團、藥師幫三家港交所擬IPO企業宣布與高盛解除整體協調人合作,其中第四范式直接改聘中金香港作為整體協調人,后又新增了建銀國際、招商證券(香港)及招銀國際三家具有中資背景的整體協調人。
對此,有券商投行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外資投行對中國企業的理解程度比不上中資券商,過去一段時間,海外投資者熱衷于追逐中資企業,發行人會為了引入海外投資者而選擇外資投行。可如今熱潮退去,外資投行已很難幫助發行人對接到足夠多的優質投資者。
華爾街年內裁員過萬
英國《金融時報》16日的報道稱,美國華爾街幾家大型銀行今年裁員人數共計將超過1.1萬。
美國花旗銀行告訴投資者,計劃到二季度末完成裁減5000人,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和交易部門。此前,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銀行裁員數以千計的員工。
“這可能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們見到最具挑戰性的就業市場。”招聘咨詢企業米高蒲志公司主管銀行業和金融服務的馬克斯·凱姆尼策評論道。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啟動加息周期前,美國市場并購和交易活躍,促使華爾街各大行大量招人。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摩根士丹利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等華爾街五大銀行在全球員工總計88.2萬人,與2022年底員工總數幾乎相當,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萬人。
今年一季度,高盛是唯一一家大幅裁員的華爾街大行。其員工人數當季減少6.4%至4.54萬人,裁員幅度達多年新高。摩根士丹利員工人數同期小幅減少至近8.23萬人。
然而,隨著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并購活動開始放緩,華爾街對今年投行業務利潤的期許落空。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投行業務收入減少大約16%,至437億美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