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鳥瞰那曲市色尼區香茂鄉察夏村。記者 趙書彬 攝
從拉薩回那曲,跨過怒江水系的第一條大河便是優曲。溯流而上,穿過溝谷后,源頭區域的草原一下變得豁然開朗。一群群牦牛布滿夏日的高原草甸,一個個牧業村居散落在草場邊緣,一座座山峰頂云帶雪圍簇在四周。
最靠里面的村子叫作察夏村,位于優曲源頭,海拔4860米。因海拔高、近大山,氣候一天三變,風雨無常,陰晴不定。但是,這里卻綠意滿眼,河流縱橫,煥發出勃勃生機。
(資料圖)
一個月前,察夏村剛剛向上級交了一份報告,正在積極申報自治區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
“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彼骼蚀肽芬划厴I就在色尼區香茂鄉察夏村駐村,現在是駐村工作隊隊長。她說,優越的生態環境、良好的人居環境,既給牧民生活帶來健康、提升幸福感,也讓群眾端起了“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因生態保護,直接受益的群眾有多少?”記者問。
4年的駐村生活,讓索朗措姆對村里的情況了如指掌。她脫口而出一一列舉:生態崗位134人、村環衛工6人、草原監督管理員14人……
聽著索朗措姆的介紹,記者馬上算了一筆賬:以察夏村常住人口496人來計算,約有三分之一的牧民直接受益。
對這個結果,索朗措姆卻不完全同意。她馬上說:“加上草原生態補償政策紅利,可以說村民人人都享受到了生態保護政策的紅利?!?/p>
是啊,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在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察夏村所在的優曲源頭區域也叫“優普”,意為優曲的里面;附近有一座山,叫作“優贊羅布占堆”;還有一座薩迦派寺廟,叫作“優赤久拉康”……
緣何多以“優”來命名這處地域?
73歲老僧人藏迪解釋說,一位薩迦派高僧從北京朝覲回藏經過此地時,一匹馬死了便丟在了這里。藏語里“優”便是“丟”的意思,因而得名?!榜R死了可以丟,不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丟,但生活垃圾不能丟,生態發展理念不能丟?!崩仙瞬氐系囊环?,讓身邊人若有所思,深受觸動。
優曲,因漢藏交往不勝枚舉歷史故事中的一例而得名,又在今天生態文明高地建設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優曲之畔,正鋪展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河源、生態河源的新畫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