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2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7%,是1982年6月以來最大的同比漲幅。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將發生轉折性變化,給全球經濟尤其是金融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目前關于美聯儲政策調整的基本觀點認為,美國此輪嚴重通脹是美聯儲潰堤式放水的結果,收水是治理通脹的唯一出路。歷史上,美聯儲幾乎每次加息周期都帶來美國自身經濟或金融動蕩,為了擺脫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美國選擇轉嫁危機,最終先于其他國家實現經濟復蘇,并借助于所謂的“美元收割機”機制始終保持著美國的經濟優勢。
美國現行通脹的成因及其加息政策環境不同于以往。一是美國此番通脹與歷史上嚴重通脹雖然在數據上可以比對,但成因完全不同,照搬此前的治理經驗未必有效。二是長期低通脹環境使得歐美對于通脹的反應過于敏感,盡管經濟承受能力比過去提高很多,但心理承受能力卻在降低;三是美聯儲擴表速度驚人,兩年多的時間就達到翻番的規模,但現實的社會經濟壓力遠遠小于決策者間的認識分歧。四是以對沖基金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利用美聯儲政策調整推波助瀾,加大市場恐慌。五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不僅受制于市場因素,還受到大選因素影響。
僅靠收緊銀根來應對現行通脹,對于美國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美元收割機”機制能成功運作,前提是美元占據國際主導地位、美國盟友被動接受但配合、其他經濟體被迫承受美元流出帶來的貨幣危機以及危機之后的戰略資產被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資本低價收購。當前,雖然“美元收割機”機制理論上仍然存在,但其運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意識到“美元收割機”的危害,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等國際貨幣迅速崛起,美元傳統的國際壟斷地位開始動搖,美國傳統盟友對于美聯儲政策配合的默契程度出現分化,歐盟追求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其他經濟體也“痛定思痛”,“美元收割機”的運行效率很難達到過去的狀態。
目前來看,雖然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的方向是確定的,但調整進程和關鍵節點的力度還存在不確定性。此次政策調整至少要有四個遞進階段:第一階段是“縮減購債”直至零購入,第二階段是加息兩次至四次,第三階段是“自然縮表”(持有債券到期不再續做),第四階段是在市場上出售未到期債券。每個階段有多長,之間是否有交叉,既取決于已有的政策效果,也受政治等因素制約。市場主體必須考慮多種情景,設計多套應對方案相機而動。
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雖然會對人民幣穩定和中國國際收支平衡帶來一定壓力,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確保金融市場穩定。對于美國通脹現狀及貨幣政策調整要密切關注,不必過分憂慮。
(黃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