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0年歐洲經歷了由疫情導致的極不尋常的衰退。那么2021年,歐洲出現了極不尋常的反彈。用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的話說,2021年夏天的“非典型”復蘇表現為經濟的快速增長,但供應瓶頸過早出現在經濟周期中,通貨膨脹隨著經濟部門重新開放而迅速反彈。
隨著通脹水平持續處于歷史高位,實體經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疫情由于變異毒株的出現不斷反復,2022年歐洲經濟很可能在持續累積的下行風險中被迫減速慢行。
根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22年歐盟27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計放緩至4.3%。歐洲央行預測2022年歐元區19國經濟增速放緩至4.2%。具體來看,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擴散傳播,歐洲一些國家重新采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對旅游、餐飲、娛樂等行業造成直接影響,給經濟復蘇帶來額外不確定性。
供應鏈瓶頸對歐洲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例如歐洲汽車制造商普遍預期,汽車芯片短缺的困境將貫穿2022年,最早到2023年才有望得到緩解。歐盟委員會認為,疫情反彈導致局部停工,加上新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加劇了歐洲制造業的供給危機。
供應瓶頸在能源領域的直觀反映就是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隨著北半球寒冬降臨,在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大背景下,困擾歐洲的能源問題愈演愈烈,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不斷上漲,限電停電風險持續升高。與此同時,主要由能源價格上漲驅動的高通脹對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影響日益擴大。
歐洲央行認為,能源價格在“綠色轉型”背景下可能會保持一定高位。同時,2022年歐洲能源價格變動存在不確定性,強勁需求與供應受限之間的矛盾如何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均可能對歐元區復蘇和通脹預期造成影響。
得益于歐洲央行大量“印鈔”,歐盟及各成員國政府持續“輸血”,歐洲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考驗,但在復蘇道路上,宏觀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遞減,調整難度也在不斷加大。
貨幣政策方面,歐洲央行與美聯儲貨幣政策分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在2021年的最后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歐洲央行一方面決定2022年3月以后不再進行緊急購債,另一方面宣布在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臨時擴大常規購債規模,并重申將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甚至還給重啟緊急購債留了余地,表示 “為應對與疫情相關的負面沖擊,緊急購債未來仍可能在必要時恢復。”
歐債危機以來,歐洲央行始終為歐元區宏觀經濟穩定“托底”,無論應對危機還是走向復蘇,歐元區成員國,特別是邊緣國家,高度依賴廉價流動性,給歐洲央行在高通脹壓力下退出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結構性難題。
拉加德反復強調,為了維持復蘇,有針對性且協調一致的財政政策必須為貨幣政策提供支持。財政措施也將促進歐洲經濟復蘇朝著更強、更綠色、更均衡的方向發展,并在疫情下加快結構性轉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歐盟及各成員國在2020-2021年推出的大規模財政支持措施應重新定位,突出“建設”導向;同時,歐盟及各成員國應縮減刺激規模,重建財政政策的操作空間并繼續支持復蘇。
日前,歐盟委員會已就如何改革歐盟的財政規則以應對疫情引起的公共債務激增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巨大投資展開辯論。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說,削減公共債務將決定歐盟應對未來經濟沖擊的能力。他指出,新的財政規則不應成為制約增長的負擔,而應促進積極的經濟發展,以便各國有更多的資源來降低其債務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經濟形勢恐導致歐盟內部利益沖突加劇。疫情影響下,歐盟成員國普遍背負更沉重的債務負擔,各陣營對經濟利益爭奪和財政風險分擔將更為敏感。
歐盟委員會預測顯示,歐元區2021年財政赤字將為GDP的7.1%,債務比重預計將大幅上升至GDP的100%。從中長期看,更高債務負擔伴隨著更大違約風險。一旦歐洲經濟未能及時復蘇,債務危機可能卷土重來。
(李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