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美聯儲15日的決議沒讓市場失望,不僅加快了縮減購債的步伐,還暗示明年可能加息三次,“鷹”姿勃發的連番動作下,美股上演了大逆轉。情理之中,接連出爐的美國通脹指標越來越高,PPI也好,CPI也罷,似乎都在比拼誰能創下更高的歷史紀錄,美聯儲不可能坐視不理。
Taper加速
今年的最后一場貨幣政策會議,美聯儲沒有給出驚喜或者驚嚇,只是回應了市場預期。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會議落幕。
對于利率決議,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聲明顯示,FOMC的委員一致決定,保持0到0.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維持在0.15%不變,隔夜逆回購利率維持在0.05%不變,基本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
此次落地的關鍵在于加速Taper(縮減購債)。11月,美聯儲首次宣布要縮減每月債券的購買規模,而15日的聲明表示,將加快縮減的速度。具體而言,從明年1月起,美聯儲將每月資產購買規模由減少150億美元增加到減少300億美元,即每月減少購買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00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承認,美聯儲處于2022年3月中旬完成減碼的道路之上,這將比之前的計劃要提前幾個月時間。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部副部長劉向東看來,美聯儲此次轉變并非特別激進,也不在意料之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根據美國經濟形勢的變化來進行調整的,現在經濟下滑的壓力出現了,比如有滑入滯漲的傾向,經濟復蘇并不穩定,即便想寬松也沒有持續寬松的余地了,美聯儲已經處于騎虎難下的境地了,因此貨幣政策必須有所調整。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坦言,今年以來,疫情影響下供給受阻,美國面臨通貨膨脹高企的問題,抑制通貨膨脹壓力較大。在啟動Taper后,美聯儲結合美國通貨膨脹和就業情況,基于對美國通貨膨脹不是暫時性的基礎上,明確明年將根據就業市場情況啟動加息。“總體而言,美聯儲加息是必然的,也符合市場預期,主要是時點選擇和加息的幅度。”
重大轉折
“這次議息會議的結果在意料之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經濟室主任孫立鵬指出,按照這個Taper速度,明年還有2-3次就將結束此次增持計劃,差不多在二季度之前,屆時貨幣政策會有明顯調整,加息就要開始,與之前的規劃一致。
最新公布的點陣圖顯示,聯邦基金利率中值2021年維持在0.1%,2022年中值為0.9%,較6月上升60個基點,留出了3次加息的空間,2023年中值為1.6%,較6月上升0.6個百分點,即可以加息6次,長期利率中值維持在2.5%。
具體而言,FOMC中18個委員全部預測2022年加息,之前這一數字僅為9人,其中12名委員認為明年至少將加息3次,6名預計明年加息不到3次。
在此次決議公布之前,“CNBC美聯儲調查”的結果顯示,受訪者預測,美聯儲將于未來兩年內加息3次,至2023年末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1.5%。首次加息或發生于2022年6月15日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上。
在華爾街眼中,這一次是多年來美聯儲貨幣政策最為激烈的鷹派轉向之一。
安聯集團顧問MohamedA.El-Erian直言,美聯儲政策的一個明顯轉變,比一致預期得要略微鷹派一些(盡管比我認為需要的要少一些)。分析師YvonneYueLi也表示,“今天我們看到了美聯儲激進的一面,他們已經用了所有子彈”。
孫立鵬特別指出,這次唯一的變化在于對加息的表述,首次提到了由于通脹的因素,是一個明顯的轉變。
無論從FOMC聲明還是鮑威爾的發言,都能看出美聯儲對當前美國經濟壓力的態度。以美聯儲最在意的就業指標為例,鮑威爾表示,預計美國經濟將在2022年實現充分就業,美國正朝著充分就業取得迅速的進展。
鮑威爾也提到,勞動力參與率依然低迷,人口趨勢可能會降低長期就業參與率,對新冠疫情的擔憂以及家中小孩缺乏照顧阻礙了求職者重返崗位。
通脹也是阻力之一。“我們需要的是另一個長期擴張,”鮑威爾說,“這才是回到我們希望看到的勞動力市場的真正需要,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確保價格穩定。”
通脹對經濟帶來的壓力不止就業。此次的FOMC公布的決議聲明刪除了“通脹目前高企主要是暫時性因素的體現”這句話,并將上次決議聲明中的“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和經濟復工已經助長一些行業的價格大漲”改稱為“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和經濟復工已經繼續助長通脹處于高水平”。美聯儲稱供求失衡導致通脹上升,且通脹超過2%已有一段時間了。
“在FOMC內部,你看到的更多是恐慌,而非耐心,這是幾十年來我們第一次看到美聯儲追著通脹跑。”GrantThorntonLLP首席經濟學家DianeSwonk直言。
通脹噩夢
市場也好,美聯儲也好,對通脹的恐慌并不意外,畢竟,實打實的數據越來越證明,當前美國經濟頭頂的通脹壓力越來越大。
美國勞工部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升9.6%,創該數據2010年11月有記錄以來最大同比漲幅,且高于市場預測的9.2%,當月PPI環比上升0.8%,高于市場預測的0.5%。剔除食品、能源和貿易服務后,核心PPI同比漲6.9%,創2014年8月有記錄以來新高,環比增0.7%。
前一周,美國公布了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6.8%,創1982年6月份以來最大同比漲幅。
PPI和CPI攜手,成為了美國通脹將繼續廣泛走高的有力證據。劉向東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現在美國通脹壓力很明顯了,最新的月度數據超過6%,與美聯儲能忍受的預期數值和持續時間差距較大,如果不從貨幣政策的層面將未來的預期調整過來,后續困境會加劇。不過,美國目前的就業市場相對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在政策操作上,美聯儲需要權衡這兩大指標。
對于這次的通脹,孫立鵬認為并不樂觀,這次的通脹問題夾雜著疫情、貨幣政策、債務和赤字的因素,與上世紀10年代那次嚴重通脹比較像,并非短期現象,而是中長期問題。
孫立鵬分析稱,首先是貨幣存量太大,其次供應鏈調整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至少在明年春節之前,壓力都將存在;另外,美聯儲表示沒有看到工資價格的螺旋效應,但其實房價、物價、工資螺旋上漲的問題已經出現。整體而言,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其實稍微有點晚,如果在10月調整會有一個前瞻性的作用,現在更多是修補性作用。
“因為美聯儲要保住就業市場,所以提高利率緊縮政策就會有所顧忌,而一旦通脹形成,之后要付出的代價會是之前的兩倍。”孫立鵬表示。
在此次決議中,美聯儲不僅修正了關于通脹的措辭,還對預期數據進行了調整。對于今年的核心PCE物價指數,美聯儲官員的預期為4.4%-4.5%,較9月的3.5%-4.2%繼續抬升。此外,委員們對2022年的通脹預期區間也提升至2.4%-3.2%,繼續超過2%的政策目標。
在此背景下,美聯儲委員們對2021年美國實際GDP增長預期區間調整為5.3%-5.8%,較9月時的5.5%-6.3%進一步下降;失業率預期為4%-4.4%,與前值4.5%-5.1%相比,同樣呈現下滑態勢。
“現在縮減規模是既定的,加息也需要加快腳步了,現在是到明年不得不需要加息了,當然后續也要根據通脹走勢和經濟發展情況來隨時修正,如果加息過快,對國內經濟恢復也會有壓力。”劉向東坦言。
不過,雖然這次會議的大方向上,美聯儲有了明顯轉變,但在關于疫情問題上,態度依舊,美聯儲強調經濟的走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疫情的傳播過程。疫苗接種方面的進展可能會繼續減少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但經濟前景的風險依然存在。
(記者湯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