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日本銷量第一的彩妝品牌Kate,其線下專柜正全面撤柜清倉,或將直接撤出中國。12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Kate全場產品7折,大部分熱門產品已無庫存,柜臺內除了試用裝外,所剩產品寥寥無幾。在眾多美妝人士看來,日韓產品貼合東方人特質、價格低于歐美大牌的優勢逐漸被削弱,相反有產品有口碑的國貨正強勢崛起,美妝市場留給日韓品牌的機會不多了。
要撤出中國市場?
有不少消費者在小紅書中發帖稱,自己所在城市的Kate專柜正在撤柜清倉。
北京商報記者在朝陽大悅城Kate專柜詢問情況時,柜員稱“Kate的確是要撤柜了,線上線下應該都要撤吧”。在柜臺,“全場7折”的標牌格外醒目,且大部分熱門產品已經缺貨,柜臺內除了試用裝外,所剩產品寥寥無幾。
有小紅書的網友發帖表示,位于北京市朝陽大悅城永旺超市內的Kate柜臺柜姐已經提醒,該品牌線下店要在年底全面撤出中國市場,因此所有柜臺都在清倉,全部7折。
此外,朝陽大悅城屈臣氏柜員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Kate的很多產品都處于缺貨狀態,賣得并不好”。從Kate官網顯示的門店數量來看,屈臣氏是Kate的主要渠道之一,即便地位如此重要,屈臣氏店員卻反映Kate明星單品眉粉和眼影常年貨品不齊全。
Kate線下店生意慘淡,但線上旗艦店仍在正常營業。“線上暫時沒有收到清倉打折的消息。”Kate天貓官方旗艦店客服表示。
對于Kate是否會撤出中國的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Kate品牌方,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內部暫時沒有收到相關消息,如果將來公司發布公告則以官方公告為準。此外,記者也聯系了Kate線上渠道代運營商上海麗人麗妝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但截至發稿暫未回復。
實際上,Kate不僅在中國市場線下生意難做,在日本本土,其母公司花王集團也面臨困境。花王集團2021年上半年度財報顯示,集團凈銷售額為6752億日元(約39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比增長1.2%。而化妝品業務凈銷額為1106億日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僅0.9%。據財報顯示,日本國內因為疫情的原因,化妝品市場萎縮嚴重,增長重點在中國市場,尤其是線上電商業務。
不高端,成母公司棄子
一邊是母公司加大高端領域投入,一邊是銷量難敵同集團的其他大眾品牌,Kate的日子似乎越發不好過了。
受疫情影響,Kate母公司花王集團在化妝品業務上深受重創。花王集團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花王化妝品業務在上半年銷售額同比減少20.7%至1099億日元,為上半年銷售額減幅最大的部門,營業利潤虧損48億日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率達到19.5%。
同時,花王集團在財報中還指出,在亞洲,Freeplus芙麗芳絲和Curél珂潤的銷量穩定,部分原因是花王中國加強了電子商務舉措,因此公司化妝品業務相比日本當地銷售額26.2%的大幅下降,在亞洲市場下降率僅有2.6%。但同歸屬于化妝品業務、同為平價品牌的Kate卻并未被提及。
與Kate價位相似的Freeplus,在2021“雙11”預售期間,明星產品氨基酸潔面4小時賣出320W+支,增幅超100%,且已連續5年蟬聯天貓“雙11”潔面類目NO.1。相比之下,“雙11”的銷量榜單上,已多年未見Kate的身影。
此外,2018年,花王集團對外披露了新一輪改革措施,計劃在2021年前將旗下約50個化妝品品牌削減至約30個,包括DADA和RAPHAIE等增長乏力的品牌。調整后,花王計劃將營銷投資集中于“SENSAI”和“KATE(凱朵)”等11個全球重點品牌。此外,2020年前后,花王對外公開信息顯示,有意將重心放在高檔化妝品。
然而,相比于花王集團的高端線產品Suqqu、Sensai等品牌,實際上Kate的價格僅在幾十到上百元區間,難以與高端線掛鉤。
國貨沖擊強烈
近年來,與Kate價位相似的國貨品牌越來越搶眼。完美日記、花西子、橘朵、Colorkey等品牌紛紛重金搶奪KOL,各大社交媒體上都遍布國貨身影。
據《2021年國貨彩妝品牌營銷推廣趨勢》報告顯示,在直播等新興營銷模式的流量紅利下,國貨彩妝逐漸成為線上彩妝銷售主力軍,月均復合增長超15%。近6個月抖音國貨彩妝銷售額增速超25%,熱度仍持續攀升。
以完美日記為例,其母公司逸仙電商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當季營收14.4億元,同比增長42.7%。在剛剛過去的“雙11”,彩妝品牌排行榜Top10中,完美日記與花西子成功打敗MAC、蘭蔻等大牌,分別位列榜單第4、5的位置。而多款產品均獲得2021年度日本cosme美妝大賞榜單Top1的Kate,卻榜上無名,銷量難以比肩。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Wowcolor美妝集合店內,品牌矩陣以高性價比的國貨彩妝品牌為主,占比達到70%。
隨著國貨美妝崛起,對日韓走“性價比”路線、以青年群體為主要核心人群的品牌產生了巨大沖擊。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認為,過往日韓產品的優點包括設計精致獨特,產品配方更符合東方人的特質,價格可能相比歐美等其他國際大品牌有優勢,“但隨著國貨興起,高顏值中國風的本土品牌進入年輕消費者眼簾,日韓產品的優勢就不再明顯”。
她進一步解釋,中國本土品牌更擅長利用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對消費者發動高頻次的營銷傳播活動。相比而言,使用傳統營銷的日韓連鎖門店品牌,如果沒有盡快向線上轉型,就會趕不上時代步伐,會逐漸被國貨替代。
(記者趙述評藺雨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