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英國經濟增長為6.8%。英國《衛報》指出,英國有望成為七國集團中增速最快國家。但不少經濟學家指出,這個第一的背景是英國經濟去年萎縮幅度大于其他發達經濟體。
今年3月初,英國再次逐步解封,經濟重啟后復蘇步伐加快,但供應鏈問題、加油站“缺油”、天然氣價格高漲、勞動力短缺、高通脹預期以及“脫歐”后英國和歐盟貿易爭端持續發酵等因素可能讓英國經濟后勁不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報告中專門提到通脹風險,認為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總體通脹預計在2022年年中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在財政政策方面,各國將不得不在控制通脹和給予刺激以實現經濟復蘇之間謹慎行事。
英國首相約翰遜近期承諾創建一個“高工資、高技能、高生產率”的經濟,不能總指望廉價的外國勞動力來解決問題,但企業界認為這番言論不夠務實。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三季度職位空缺數量飆升至創紀錄的110.2萬,而英國失業人口為150萬,勞動力供應和市場需求不匹配現象突出。
根據英國物流協會數據,英國目前貨車司機平均年齡57歲,缺口9萬名,給零售商及其供應鏈帶來了壓力。英國“脫歐”后1.4萬歐盟司機離開英國,疫情導致4萬人駕照考試被取消。與開貨車相比,英國人更傾向于在咖啡館等室內場所打工。英國零售商協會表示,到圣誕節前,卡車司機短缺將繼續惡化,屆時禮物和其他產品可能會漲價。
《金融時報》援引英國電信前董事長邁克·拉克的話說,英國面臨一場“完美風暴”,即能源成本、勞動力供應、供應鏈和通脹疊加在一起。雖然許多挑戰是全球性的,但英國“脫歐”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問題。“醫療、酒店和專業服務行業正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這不僅推高了工資,也可能抑制增長。”
(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