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試圖通過IPO方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共享辦公營運商WeWork,欲再一次向上市發起沖擊。10月19日,WeWork宣布,此次選擇了與特別收購目的企業(SPAC)合并,以90億美元的估值(包含債務)上市。
21日起,WeWork就可以在紐交所進行交易,交易代碼為WE。
WeWork此次合并上市的對象是BowX Acquisition。除了與BowX Acquisition合并,在WeWork此次上市過程中,還有另一個關鍵角色。目前,全球知名房地產顧問企業戴德梁行(CWK.US)表示,在WeWork成功上市后,將對其投資1.5億美元。
這兩家公司在8月9日公布達成合作伙伴協議,WeWork表示,與戴德梁行的合作將有助提升集團長遠價值。戴德梁行發言人回應稱,雙方合作進度良好,但未回應投資事宜。
BowX Acquisition作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必須要在有限期限內尋找到一個具備發展前景的公司進行并購。而對WeWork來說,SPAC似乎也是沖擊上市的最后砝碼。
這已經不是WeWork第一次嘗試上市了。2019年8月,WeWork曾試圖通過IPO的方式申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由于虧損燒錢的商業模式,其估值迅速下跌,遂于當年9月份選擇停止IPO。
與傳統的上市方式IPO相比,SPAC上市模式時間周期短,最快2個月可以上市。另外,與借殼上市相比,SPAC的殼資源干凈,沒有歷史負債及相關法律等問題。
此前,SPAC在2020年度過了收獲頗豐的一年。據SPACInsider數據,2020年美國共有248例通過SPAC上市的案例,打破了2019年59例的紀錄。而過去十年中,大多數年份的SPAC上市案例數量均不超過20例。
隨著SPAC逐漸火熱,WeWork也選擇了這條道路。而對于WeWork和BowX Acquisition雙方來說,此次合作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在兩次沖擊上市期間,WeWork渡過了艱難的兩年。雖然停止IPO后,軟銀集團出資80億美元拯救WeWork,但當時,投資者普遍對WeWork科技公司的定位產生質疑。
WeWork雖自稱提供“空間即服務模式”,意在強調其技術驅動的屬性,但WeWork整體營收的90%以上都來自會員的房租和相關費用,并非像科技公司擁有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和估值水平。
而兩年后,雖然WeWork在變更CEO、變賣出售非核心業務等系列措施的帶動下走出了當初的泥潭,但虧損依舊存在。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WeWork的虧損增至8.88億美元。該公司二季度收入5.93億美元,較第一季度微跌1%;虧損從2020年同期的8.63億美元增至8.88億美元。
對此,WeWork表示,這是由于受到新冠病毒擴散的影響,令公司今年上半年業務營運受到打擊。
疫情后,共享經濟似乎迎來了翻身時刻。例如去年12月,Airbnb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募資約35億美元,上市首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13%,市值逾864億美元。與此同時,Uber也在疫情后逐步走出陰霾,股價自去年11月開始逐漸回暖。
WeWork也預計,到2022年年底,出租率將迅速回升至90%,遠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而2022年調整后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收益)將達到4.85億美元。
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投資者介紹會上,WeWork表示,在疫情后的世界里,員工將尋求更靈活的工作空間,這樣的趨勢有利于WeWork的業務發展。
同時據英國金融時報20日報道,WeWork向投資者和公眾表示,它已經放緩了一些激進行為,并削減了成本,包括削減共享辦公地點的數量,并專注于核心業務。其在2019年支出22億美元后,2020年將資本支出削減至4900萬美元。
雖然信心滿滿,不過受其估值影響,WeWork這次上市還是低調得多。目前,WeWork估值為90億美元,這與軟銀在該公司首次IPO失敗前幾個月對該公司470億美元的估值相比,幾乎是個零頭。受此消息影響,BowX股價周二下跌7%。
WeWork的前景仍然不明朗。目前,該公司仍背負著數十億美元的虧損。2020年,該公司虧損了32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了21億美元,其中包括與諾伊曼達成的5億美元非現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