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上演過山車行情,市場恐慌情緒彌漫,顯示出市場面臨日益沉重的多重壓力:疫情蔓延之禍、通脹風潮與寬松政策退出之困、美歐經濟復蘇見頂之憂。
當前,新冠變種病毒增大了全球防疫難度,對疫苗接種和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英國等發達經濟體新增感染人數再度攀升。人們疑慮,一旦變異毒株蔓延,進而引發新一波疫情,會否讓前期經濟復蘇成果得而復失?
當下,歐美經濟體處于較大通脹壓力之下。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核心CPI同比上漲4.5%,創1991年11月以來同比最大漲幅。當月,歐元區CPI終值同比上升1.9%,同樣處于相對高位。歐委會預測,今年歐盟及歐元區通脹率將分別達到2.2%和1.9%。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斯甚至認為,當前美國通脹率已達到13.5%,面臨惡性通脹。
盡管如此,作為美歐貨幣當局掌門人的鮑威爾和拉加德卻異口同聲表示,通脹壓力只是“暫時現象”,不會出現惡性通脹。
通脹的影響顯而易見。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3%,但剔除通脹因素后平均時薪環比下降0.5%。換句話說,在漲薪跑不贏通脹的局面下,作為社會消費主力的中產階層淪為了通脹的主要受害者。通脹若得不到遏制,勢必抑制消費,損害經濟復蘇基礎。
通脹來襲,加上財政刺激效應遞減,市場開始疑慮,美歐本輪經濟復蘇趨勢是否日漸式微?
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經濟學家預期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已在第二季度達到高點。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曾特納認為,美國經濟增速已經見頂,將步入更溫和的擴張階段。
迅猛的通脹壓力與脆弱的復蘇前景并存,讓美歐寬松政策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繼續海量放水,可能惡化通脹形勢,犧牲民生和效率,讓經濟陷入滯脹;就此開始縮表,雖有助于遏制通脹,卻會拉高融資成本,刺破金融泡沫,終止復蘇進程。
如果說,疫情蔓延之禍暴露西方的治理赤字,那么通脹與寬松政策之困背后則是西方的信用赤字,美歐經濟復蘇見頂之憂則主要反映了供給赤字。
在極其復雜、危險和困難的局面下,一些國家低下的政策配套能力和粗放的治理舉措,倍顯保守僵化,無力解決疫情失控、供應鏈中斷、政策互相對沖等深層困境,以至于只能靠大水漫灌,繼續維持高赤字、高負債、高通脹問題,苦撐“復蘇”假象。
(記者 傅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