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封禁措施逐步解除,商業、文化、體育設施重新開放,購物、餐飲、休閑、旅游等私人消費回歸,歐洲經濟活力再現。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宏觀經濟預測報告指出,歐洲經濟正以超預期速度反彈,歐盟和歐元區全年GDP預計增長4.8%,并且到2021年第四季度歐元區實際GDP有望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早于此前預期的2022年。
然而,“高不確定性”這一自疫情以來對歐洲經濟造成的困擾仍未消退。歐洲邁向持續復蘇仍需跨越多道坎。
第一道坎來自疫情本身,或可被進一步解讀為疫苗接種與變種病毒傳播之間的“賽跑”。近日,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地新增感染人數再度升高。德國衛生部長施潘警告說,有跡象顯示整個歐洲的疫苗接種行動“正在失去動力”,而德爾塔毒株蔓延可能在整個歐盟引發新一波疫情,進而構成經濟風險。
第二道坎在于供需失衡、通貨膨脹與刺激政策退出之間的連鎖反應。去年疫情以來,歐洲制造業較服務業復蘇更早,且更穩定。截至今年6月,歐元區制造業已連續12個月擴張,埃信華邁發布的6月歐元區制造業PMI創歷史新高。然而,需求快速恢復給制造企業造成產能壓力,零部件短缺、價格上漲,交貨周期延長,庫存短缺程度達到2009年8月以來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物流不暢也對供應端造成影響。
在埃信華邁經濟學家威廉姆森看來,為保護自身免受未來可能出現的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歐洲制造企業安全庫存不斷增加,使短期內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
通脹變化不僅影響居民消費,還直接影響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取向。一直以來,歐洲央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特別是疫情后推出的1.85萬億歐元緊急購債計劃是保持歐元區流動性、支持經濟復蘇的關鍵,而隨著通脹壓力加大,關于其收緊貨幣政策預期有所上升,金融市場面臨深度調整。
第三道坎在于改善分化和經濟轉型。歐盟及歐元區看似加快的經濟復蘇依然不平衡,內部分化依然明顯。歐盟委員會指出,各成員國復蘇的進程差異很大,有的國家經濟產出在今年三季度即可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有的需要更長時間。此外,歐盟主張抓住疫情后復蘇的機遇期,加快數字化和綠色轉型,從而實現更加可持續、更具競爭力的經濟復蘇。
常言道:“晴天修屋頂”,而歐盟卻總被危機倒逼改革和轉型。在防疫形勢依然嚴峻之際,經濟改革和轉型可否在各成員國落到實處猶未可知,歐盟領導人口中的“千載難逢的機遇”能否抓得住,通過改革能否使歐洲在后疫情時代走上持續、穩定、平衡的經濟增長之路,也仍充滿變數。
(記者 沈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