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業航天、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太空經濟近期在全球多國高速發展,業界人士稱,衛星將是連接產業應用上下游的關鍵,目前的行業高投入趨勢顯示出各方正抓緊占據產業先機。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總裁肖特威爾日前公開透露,該公司預計1800枚衛星最快9月就能全數進入軌道位置,屆時名為“星鏈”的衛星互聯網將具備初步運轉的基礎。
海外至少已有三家公司進入了衛星互聯網領域,分別是亞馬遜、英國政府注資的OneWeb以及加拿大的Telesat。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稱,這種狀況下,估計用不了多久,無論在世界何地,只要天氣狀況良好,傳輸速度快、信號穩定的衛星互聯網服務就會變得像手機信號一樣稀松平常。
OneWeb公司政府事務負責人克里斯·麥克勞林表示,他們希望能有588顆衛星隨時保持活躍狀態。他預計到今年年底時,該公司的網絡將能覆蓋北半球地區,明年將覆蓋全球。
Telesat首席執行官戈德伯格表示,將從2023年開始發射一批新衛星——298顆近地軌道寬帶衛星,公司計劃到2024年實現全球信號覆蓋。
在全球衛星互聯網迅速向前推進之際,中國也在去年將該產業納入了“新基建”范疇,列入信息基礎設施中的網絡基礎設施。今年,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司成立。
九天微星創始人謝濤在談及產業全球發展前景時說,近地軌道可容納約10萬顆衛星,其中來自美國的可能會有5萬-6萬顆,來自中國的有3萬-4萬顆,來自英國和印度、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會有1萬-2萬顆。
謝濤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未來幾年可能每年都要部署上千顆衛星。衛星低成本快速批量生產是行業提速的先決條件。
謝濤還表示,在太空經濟發展浪潮下,衛星“承上啟下”的載體作用日益凸顯。衛星的上游是各類零部件和單機供應商,包括作為運載工具的火箭。衛星的下游,是行業客戶和各類應用。實現整個產業鏈聯動,需要衛星。
(記者 閆磊)